返回第481章:勿使声名有损(第1/4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相传万民为了表彰与纪念大禹治水的功德合力铸造了九鼎随后成为传国之宝。
    后来成汤灭夏获得九鼎九鼎便为殷商所有。
    再后面姬发灭商九鼎落到了姬周的手中。
    西周东迁时九鼎被带到“洛邑”摆放在王宫正殿前面的广场一直以来任其风吹、雨打、日晒好歹有进行上蜡去锈的保养保证九鼎仍旧完好。
    “九鼎是怎么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呢?”智瑶还是知道九鼎没有保存到现代被送入博物馆的。
    历史上对九鼎的消失有很多种说法有说秦国灭掉姬周之后带回咸阳;又有说周赧王预感到国祚不保将九鼎转移;还有说周显王为了不被人夺去很刻意将九鼎转移并丢入各条河系沉水;更有项羽一把火给烧毁的说法。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反正九鼎真的下落成迷了。
    当前没有传国玉玺从夏朝保留到姬周的九鼎便是传国之宝楚庄王以及楚灵王先后做出了“问鼎轻重”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想取而代之。
    智瑶有提前派出人手前往“洛邑”盯着九鼎吗?有的只不过并非军队。
    那么智瑶想要获得九鼎为什么不提前派出军队好歹在“洛邑”失陷之后抢夺九鼎呢?原因是派出军队就必须救周天子智瑶并不想救下周天子。
    另外一点原国能不能派出军队假装救援“洛邑”呢?这个真的不行。
    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出楚军攻陷“洛邑”是所有姬周分封国的错换作原军救援却失败则错大部分在原国身上。
    智瑶可以安排军队枕戈待旦时机成熟立刻出发任何救援周天子的行为哪怕是假装也不行。这个关乎到政治层次的解读。
    不管楚国愿不愿意承认有当过周天子臣子的历史他们反正接受了周王室的册封后来则是做了“问鼎轻重”的行为。
    晋国为想要成为诸侯之长享受来自各个诸侯的“贡献”以及作威作福重新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带着大名分与楚国展开对抗。
    扛过大旗的诸侯国其实并不少按顺序分别是郑国、齐国、卫国和晋国。
    没错晋国不但阻止了楚国灭掉周王室其实还是最后一个愿意为周王室扛旗的诸侯国。
    而晋国对周王室其实并没有多么尊重后面更是截取了诸侯对周天子的朝贡。里面当然也有原因例如晋国明明在为阻止楚国灭掉周王室奋战好几任周天子却指使齐国和卫国给晋国捣乱搞得晋国气愤之下都不愿意给周天子敬献礼器了。
    哪怕智瑶能够非常轻易地灭掉周王室他还是不想做。
    没其它的原因下克上终究不好能避免绝对要避免。
    历史上成汤有搞过玄鸟生商的操作伐夏大体上还算是人心所向以下克上却是怎么都绕不开的。
    轮到姬周想要取代殷商姬周为了解释为什么要下克上不止一再搞出那么多神神道道的祥瑞事件还一直对遭到的迫害进行隐忍隐忍到牺牲父兄让殷商相信姬周没有反叛的意图姬发见殷商大军外出征讨才进行偷家。
    智瑶远比殷商与姬周有更多的可选择性有两度问鼎轻重的楚国在智瑶有楚军能够代劳并且还有陷入大战无法抽身的理由。
    无论当代人有什么看法后人观看史书只会看到“楚军克‘洛邑’”以及“周哀王三年原军与楚军、郑军、宋军、越军于‘新郑’大战”的史料记载。
    那些记载一点都没有错全部都是有其它史料左证的事实能够合理解释原国为什么没有发兵救援周王室。
    从远古到两汉史官的操守完全能够信赖仅是观看史料的话后人无法在周王室被灭的过程中找到智瑶太多的黑料。
    “君上派兵夺占‘商于’便是为了今日?”司马穰苴内心里其实有比较大的挫败感。
    孙武看到司马穰苴脸上难以掩饰的失落有着极大感同身受的心理。
    充任谋臣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