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细思极恐,望而生畏(第2/3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虎牢”了。
    魏氏已经在智氏的牵桥搭线下成功邀请到白公胜双方将在宋国的“黄池”进行会盟。
    不出意外的话向巢到时候也会在场代表宋国参加晋国与楚国的会盟。
    比较有意思的是晋国与楚国会在“黄池”会盟的消息传出去吴国和郑国也放出了要在“巢”会盟的消息。
    那个“巢”还是在宋国的地界不知道吴国和郑国有没有得到宋国的允许?如果没有得到宋国的允许吴国和郑国选择在“巢”举行会盟的挑衅意味就太重了。
    而在春播的半个月之后秦国的使节团绕过韩氏的地盘走白翟的路线又穿过狐氏的封地来到“新田”出使。
    等于说秦国使节团在冰雪融化之后就立刻启程花了足足三个月才最终抵达目的地。他们避开韩氏的行为太明显却不知道是担忧韩氏不允许通过还是担忧遭到韩氏的截杀?
    这一支秦国的使节团正使是赵伯鲁副使名叫赵稷。
    一样都是“赵”没错赵稷却是秦国正儿八经的公族跟赵伯鲁的“赵”是两种成份。
    韩庚得知有秦国的使节团抵达“新田”时也知道了秦国使节团先去宫城谒见晋君凿的消息。
    “秦国此举何意啊?”韩庚第一时间来找到智瑶。
    说起来晋国好几代国君身上可是有秦国的血脉秦国那边也是这种情况。原因是同姓不婚非姬姓的诸侯国就那么几个够资格跟晋国联姻的诸侯国就更少晋国跟秦国也就一再联姻以至于留下了一个“秦晋之好”的成语。
    因为多少能扯上一些血缘关系秦国使节团抵达“新田”第一时间谒见晋君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各有所需为前提之下说不定还能达成什么友好合作的项目呢。
    智瑶说道:“三家盟誓诸侯如何不惶恐?”
    其实智瑶牵头搞盟誓以后要是出现了三家分晋史学家少不得要拿三家盟誓当作分裂晋国的开端。
    因为有智瑶率先歼灭了三万多秦军的关系制定西扩计划的韩氏开局已经很好了!
    韩氏偏偏在第二年折戟沉沙了一次今年还没有正式发兵西征结果是秦国的使节团先抵达“新田”了。
    “如若君上重提盟好之事奈何?”韩庚问道。
    晋君凿到底还是一国之君只要他开口承诺了一些什么便是智氏、魏氏或韩氏的实力再强阴奉阳违可以干直接违逆则是不行的。
    毕竟维持晋君凿的体面就是维护国家的体面晋国没有体面也就等于智氏、魏氏和韩氏不存在体面。
    智瑶迟疑道:“君上不至如此罢?”
    韩庚很郁闷地说道:“庚欲速离‘新田’往西。”
    懂了韩氏要用最快的速度造成既定事实。
    智瑶问道:“不若我唤宵前来询问宫内之事?”
    韩庚之前还在迟疑一有决定就显得比较有气魄的样子说道:“西向已成事实!”
    韩氏好不容易才拉上狐氏当打手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准备再次西征哪怕发生波澜的事情机率极小还是不愿意让一应准备付之流水。
    智瑶只好说道:“若君上遣人追赶必在庚之身后两国交战方有会面之时。”
    韩庚重重点头行礼告辞了。
    随后事态的进展倒是显示出了韩庚的先见之明。
    秦国使节团就是想走晋君凿的路线先谈历代姻亲的美好再拿出丰厚的礼物意思就一个:好好管一管自己的臣子别让他再来侵犯秦国了。
    讲实话就是晋君凿即位之后几乎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好不容易碰上了一次越缺什么就越迫切想要得到什么再被赵稷一阵忽悠果然答应会约束韩氏。
    “若寡人下令罢止西征韩卿可会从命?”晋君凿完全是拿程宵当心腹看待的。
    程宵很认真地想了想老实巴交地答道:“韩氏或将不允?”
    晋君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