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宏伟计划的一部分(第1/3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底是什么错误的认知让智瑶觉得不会玩阴谋诡计呢?大概是一再算计赵氏继承人的失败使得他举得不是那块料吧。
    关于智瑶操弄赵氏继承人的事情之所以觉得失败是赵伯鲁好像没有通过赵鞅的考验将“温”攻打下来。
    既然赵伯鲁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存在什么世子位稳固的说法一旦赵鞅的某个儿子异军突起再有赵氏的核心族人或重要家臣相助到底谁才能在未来掌舵赵氏就显得很难说了。
    回到“新田”的智氏一家人并没有到处跑同时也没有人立刻上门拜访。
    现在的规矩就是哪一家有了丧事哪怕是丧礼已经结束短期内还是不适合互相拜访。
    因为智申之前在“智”地的关系国君与赵鞅、魏侈、韩不信已经对卿位归属有了商议结果他们还是要经过智申的认可再最终颁布正式任命。
    卿位名单已经有了。
    拟定的卿位名单中中军将是赵鞅韩不信任中军佐;上军将由魏侈担任上军佐就是初次任“卿”的智申;下军将被刚回国不久的狐解得了去下军佐一职暂时未定。
    那并不是一次就商议出来的名单一开始赵鞅属意魏侈越级升任为中军佐遭到了魏侈的推辞。
    了解晋国卿位排序的话会知道一点很久之前不存在什么越级一说采取的是一种顺位继承制。这个规矩在荀罃之后被打破了原因是士匄进行了让贤将本来到手的“元戎”宝座让给了中行偃。
    在中行偃之后进入到士匄的时代荀氏或者说中行氏的中行吴这里又出现了幺蛾子本来中行吴刚任“卿”应该从下军佐开始但是中行吴初任“卿”就是上军佐。
    一系列打破成规的例子出现晋国卿位那种排资论辈的规则一下没了后来干脆成了谁强谁上的套路。
    这一次魏侈推辞有自己的道理卿位不再是排资论辈有一个规则则是依旧存在。
    晋国每一个军团的“将”都有很大权力包括了征召权以及评功权;军佐就是副手权力上少主将太多一旦主将强势的话军佐其实屁都不是。
    既然上顺位死了不一定是下顺位递补当中军佐也就等于最大的好处没了。
    魏侈琢磨着一旦成了中军佐岂不是要被赵鞅给全方位压得死死的?不如还是作位一个军团的主将继续捏着征召权和评功权。
    另外魏侈觉得韩氏一时半会挣脱不了赵氏的控制韩不信要是成了上军将就等于赵氏掌控两个军团还是让韩不信去当中军佐好了。
    国君很乐意看到魏侈主掌一个军团符合他想要的平衡再有狐解掌握一个军团等于这一波有赚肯定是选择支持魏侈的提议。
    “我家力强魏氏在前大人为军佐即可。”智瑶在审阅五年计划书一半父亲智申带着热汤过来了。
    智申对于只是成为军佐有点慌担忧失去征召权和评功权会让之前依附智氏的中小贵族改投他家寻思着能不能去担任下军将。
    这个是因为卿位名单虽然有了没有最终公布也就只是名单还是有得商量的。
    智瑶能够明白智申想要维持智氏权威的想法并且非常在意智跞创下的基业对于可能失去一些附庸非常敏感。
    晋国的贵族都挺现实他们能纳赋就绝对不想交税更不希望自己的功劳被贪墨天然上就会靠拢向有征召权和评功权的卿位家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智瑶说的是老子德道经里面的一句话。
    智申有看过德道经不用谁去讲解能看懂不止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兵书甚至是一部教导执政方略的书。
    提到德道经不是智瑶要智申搞“无为而治”那一套纯粹是里面的一些方略很适合当前的智氏。
    随着智跞的死亡魏氏顶到了前面。
    这个不取决于魏侈己身意愿他不愿意也会被国君和自己的族人硬顶上去成为一个跟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