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两百五十五节 军功制度(2)(第1/2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圣明!”轻车都尉李蔡立刻就说道:“臣深以为纯以首级论功已不合时宜!”
    “臣亦有同感!”强弩校尉苏建更是哭着说道:“旧以首级论功诸强弩士卒苦之久矣!”
    曲周候郦寄也深有同感的点头道:“确是如此臣旧在军中多闻诸将或有此议皆曰:纯以首级论英雄置豪杰于无物!”
    许多列侯们也都深有同感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强弩部队服役的将官们都是心有戚戚然。
    大家都记得过去每次战后为了首级的问题各军种之间都要上演几次全武行。
    甚至曾经发生过在战场上大敌当前当为了几颗首级而闹得彼此不合的事情。
    但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现行斩首制度获益最大的自然是骑兵和材官们。
    特别是骑兵因制度之故占了不少便宜。
    所以在强弩将官们纷纷吐苦水的时候新兴军功贵族们和一些骑兵出身的大将都是怒目圆睁。
    若不是天子当面这些家伙恐怕都可以跟强弩军官们干一架了。
    即使如此大家伙也纷纷是从鼻孔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看到这个情况刘彻也是揉了揉太阳穴。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想要捋清楚也不容易。
    刘彻知道斩首积功制度在曾经的历史上盛行了两千年甚至到了满清之时依然兴盛。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的一点就是相较于其他方法其实论斩首计算军功是相对最公平的。
    不过这个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改变不可了。
    原因很简单——未来汉军将要打到幕北去打到西域去打到中亚和印度去。
    倘若继续沿用斩首积功制度肯定要出乱子。
    甚至可能导致灾难!
    譬如在历史上李陵败亡的缘故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斩首积功制度的不合理所致的——本来李陵出塞候武帝派遣了老将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数千为其殿后、策应和接应。
    按照安排路博德应该前出居延到浚稽山附近接应。
    但事实是——当李陵大军被匈奴主力包围在浚稽山的峡谷奋勇作战带的五十万支箭都射光的时候。
    路博德带着的数千军队却还在居延观望……
    而路博德可是老将甚至可以说是名将了!
    他以右北平太守追随霍去病转战了大半个世界后来还以卫尉官领伏波将军灭亡南越!
    从北方打到南方几乎转战了全世界可谓战功赫赫!
    本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老将为李陵殿后并作为接应李陵的主将无论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接回出塞的李陵部。
    但事实却是——李陵出塞前后数月仅仅在浚稽山里就抵抗和迟滞了匈奴主力数日。
    而在距离李陵所部被包围的峡谷地区不过数百里的居延。
    本来应该已经赶来接应的路博德所部却在这几个月里只向前进军了不过两百里甚至都没出居延边墙范围!
    用蜗牛速度都不足以形容路博德!
    这个悲剧告诉刘彻假如按照现行的斩首积功制度继续下去。
    未来可能会出现许多个李陵一般的悲剧。
    前方的骑兵打的激情四射而后面的步兵和接应的军队却在蜗牛一样的爬。
    这在历史上的汉匈战争期间曾经上演过无数次。
    不止一个李陵栽在援军和接应部队赶到不及时或者干脆隔岸观火之上。
    而导致这一切的缘故除了私人恩怨武帝后期军队素质下降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部队缺乏积极性。
    毕竟前面的骑兵打的再好与后面的军队也没有太大干系。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那么积极呢?
    慢悠悠的向前蹭岂不是更好?
    自马邑之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