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两百一十五节 对墨家的疑虑(第1/2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军臣神伤之时石渠阁上的讲义依然在继续着。
    殷忠似乎没有面对这种局面的经验。
    而且因为前面表现太出色结果如今却被诸子百家冷落反差太大。
    让这个公羊学者有些心理失衡——虽然他今年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
    但说到底他还是缺乏面对这种大场面的经验!
    要知道他的老师董仲舒最让人赞叹的一个事迹就是三年不窥苑一心钻在书本上其用功至此让天下人赞叹。
    老师如此勤奋弟子怎敢懈怠呢?
    于是董仲舒门下诸弟子都是以治学出名。
    简单的来说就是书呆子。
    公羊派的书呆子虽然远非宋明的儒生可比——至少他们并不能依靠道德文章就做官乃至于秉持国政。
    但却也远远不如其他学派的精英在临场应变下的能力。
    事实上就连他们的老师董仲舒临机应变的能力也很匮乏。
    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公孙弘这样的晚辈玩弄于鼓掌之间。
    当然这也属于儒生的通病。
    大道理讲的好但做事的能力和手腕与其嘴上功夫相差太远。
    若非如此也不会弄到终整个春秋战国之世儒生都无法秉政一国甚至很少有人能够秉政一地了。
    要知道战国时期连墨家和杨朱学派都曾经大量的出仕做官。
    但儒家从孔子到孟子却一直是在流浪。
    甚至到了秦代拼命跪舔秦国当政者却也依然一无所获。
    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家确实应该要反省自己的作为。
    所以殷忠站在台上心里面感觉别扭的不行。
    表现非常的差劲别说去实现上台前攻击法家的目标了就连其身负的任务也只是勉勉强强才算完成。
    而在殷忠之后上台的韩诗派的代表似乎也被殷忠感染了。
    表现平淡不已。
    至少没有表现出什么新意。
    当然这也可能跟之前的黄老派、法家甚至思孟、重民和荀子学派太过用力有关。
    也与公羊和韩诗学派树大招风有关。
    毕竟这两个大学派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
    而且作为开山立派公开面向天下招收弟子的学派。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论述实际上都已经广为人知难有新意。
    在这样的多重影响下才导致他们在讲义这个阶段直接垫底。
    韩婴和董仲舒、胡毋生也都对这个失利没有什么太过担心。
    在他们心理讲义讲的好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的明道和论述阶段才是关键。
    就像现在法家和荀子学派调门起的这么高。
    到了明道和论述阶段他们抵挡得住来自方方面面的攻击吗?
    董仲舒就安慰着下台后一直闷闷不乐感觉没脸见人的殷忠道:“忠啊你不要太有压力了其实便是老师上去了可能也不过如此……”
    “而且你做的很好啊将我公羊所推崇的微言大义清楚的讲述了出来!”
    “更何况……”董仲舒呵呵的笑着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田忌赛马的故事人尽皆知。
    事实上董仲舒和胡毋生也从未指望过自己的学派能够在一开始的讲义阶段就占据上风。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弊端所在。
    全天下的眼睛都在观察他们。
    除大一统思想外其他任何的公羊学理论无论是他的春秋注我还是他师兄的我注春秋都已经广为人所知。
    哪像其他学派那样可以完美的保密然后在石渠阁上实现一鸣惊人。
    但这不要紧。
    石渠阁之会的竞争还很长。
    越往后才越关键!
    在董仲舒眼中这些现在风光的人等到了明天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