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三十八节 纨绔子的蜕变(第1/4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数日后这支车队进入关中。
    进入关中后陈须和陈嬌两兄弟忽然间就感觉心里有些发毛。
    甚至有汗毛倒竖浑身鸡皮疙瘩的感觉。
    特别是离长安越近他们的感觉就越强烈。
    而等到他们接近渭桥长安城的轮廓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陈嬌甚至从心里生出一股想要调转马头逃回安东的冲动!
    实在是这座名为长安的城市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记忆。
    尤其是那些年少时期轻狂无知幼稚和放荡相混合的记忆让他们此刻回想有些感到羞耻。
    但更重要的还是……
    兄弟俩都回忆起了那个统治了他们一生的女人他们的母亲的身影。
    馆陶太长公主。
    汉室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女性之一。
    在外人眼里她是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
    但在这兄弟两人的眼中他们的母亲堪比史前巨兽一般让他们生出种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颤抖。
    对于旁人而言富贵归乡炫耀摆谱这是难得的装逼机会。
    但对这两兄弟来说他们宁愿放弃这个机会永生不回长安也不愿意再去面对那个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过可怕的母亲。
    可惜……
    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办法兄弟两只好硬着头皮勉强跟着队伍朝着长安城而去。
    从渭桥渡过湍急的渭河就已经进入了长安城的范围了。
    与数年前他们离开长安时相比此时的长安城郊已经是完全的变了一个模样。
    一座座高大的水车矗立在河流两侧阡陌连野的田地里此时已经出现了农忙的农民。
    冬小麦的推广和发展让整个关中的农业经济和社会机构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而随着冬小麦的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
    今天关中农民已经可以用五十亩地就养活过去需要一百亩地才能养活的人口。
    所以仅仅是因为小麦能解决温饱这个原因小麦的种植面积就迅速的扩大。
    到今天关中七成的土地都已经换种了冬小麦。
    但与耐旱耐涝用不着花费太多力气照顾的粟米不同。
    冬小麦需要更好的耕作方式更多的人力照顾以及更好的灌溉方式。
    所以百姓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土地上。
    好在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革新在实际上使得其实今天耕作一百亩冬小麦和过去耕作一百亩粟米在本质上来说消耗的体力是相同的。
    所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社会模式依然正常运转。
    不过在某些地方已经表明了这种社会模式正在转型。
    尤其是那些工坊产业发达的地方。
    因为今天百姓只需要耕作过去一半的土地就可以维持乃至于超过过去的粮食产量。
    这使得很多底层百姓在空暇和农闲之余开始投身工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来五铢钱补贴家用。
    而这些人基本都是过去的佃户。
    工商业开始跟农业争夺人口。
    不过陈嬌一行人是看不到这些深藏在关中基层的问题和矛盾。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堪比传说之中三代之治时的盛况。
    整个关中几乎家家户户的仓库都堆满了各种粮食。
    在关中开天辟地头一遭实现了大部分人民的温饱保障——哪怕是无地的农民只要不懒去工坊做工或者去上林苑种地也可以填饱全家的肚子。
    所以当今天子的御用文人司马相如曾经骄傲的写道:今圣王在位天下治隆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九州道路无豺虎……
    便是从未见关中模样的且之看到这样的盛世也从心底心悦诚服的发出了感慨:“中国皇帝必神人也!”
    除了神还有谁能塑造出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