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九节 器械一量(第1/3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宫里面刚刚落脚一个尚书郎就过来报告:“陛下御史大夫晁公方才入宫了此刻正在司马门外侯诏……”
    刘彻点点头吩咐道:“传诏罢!”
    晁错的到来刘彻毫不惊讶。+◆
    因为御史大夫的职责和责任就是受领皇帝诏书颁布并且监督执行情况。
    刘彻今天调动虎贲卫封锁了鸿固原附近还抓了那么多人。
    御史大夫又不是聋子当然要来问一问了。
    更何况……
    那些工坊后面的家族的背后未尝没有晁错的影子。
    说起来诸子百家里除墨家之外对工业和机械兴趣最大态度最友好的就是法家了。
    法家虽然主要精力都放在农业上推崇的是尽地力之教。
    喊起口号来也是商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统统该死!
    后世儒家的仇商和歧商政策起码有一半是继承自法家。
    但是……
    在中国口号跟实际从来就是两码事情。
    嘴巴上喊着‘君子之道’背地里男盗女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对于法家来说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为达目的他们甚至连命都不在乎就更加不会在乎什么节操了。
    以刘彻所知的事实是——法家主导的秦律中甚至有一个单独的为工匠和机械制造而设定的《工律》
    工律有几条核心的法律法规。
    说出来吓死人!
    譬如后世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的残章中就清理出来过几条关键性的工律简牍。
    其中一条是这么说的: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在隔了几条模糊不清的简牍后又一条能够辨识的简牍上记载:为计不同程者毋同其出。
    紧随其后的那条律法更是让人血脉偾张: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累)、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有工者毋为正瑕(假)试为正。
    这条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政府和国营的各种工坊在校正其衡量器时至少应该每年校正一次!假如本身有校正工匠那么则不必代为校正。这些器物在领用之前必须先行进行校正!
    这几条综合在一起揭示了秦的工坊和制造业在管理和制度上已经达到和接近了至少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
    全国所有官府和国营工坊和制造作坊不分类型或者军用、民用。
    统一被命令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必须采取统一的大小按照统一的规格和统一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而为了保证精度缩小误差。
    秦人规定所有的衡量工具必须定时进行校正。
    这些消息透露出来秦人有着一套由国家规定并且颁行天下的标准。
    并且这整套的制度和系统由最高层的皇帝亲自进行裁定和批准。
    所以秦始皇勒石琅琊夸耀自己的功勋时是将‘器械一量’与‘同书文字’并列的。
    与秦不同汉室鼎立后只在少府继承了秦的‘器械一量’制度而在民用领域放开了限制和束缚。
    搞得到现在关中和关东连田亩标准不同!
    刘彻费了好大的力气到现在也没有将这两个体系归纳到一起。
    原因嘛……
    当然是关东地方尤其是齐鲁地方的各个儒家派系对于机械对于器械对于技术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和反感。
    ‘机变械饰’和‘奇技淫巧’这两条理由足以让儒家拒绝这个改变。
    而与之相反法家的政治家和官僚数十年来却一直致力于恢复秦的‘器械一量’制度。
    晁错就一直力主如此。
    因为对法家来说器械一量与大一统霸天下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法家的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恨不得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