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第1/4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时代但有明确记载和制度仪式的乡饮酒制度始于西周。
    《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这里的所谓豆并非指的豆子而是西周的一种用于盛放肉酱与腌菜的器物造型类似高足盘中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简而易之乡饮酒礼最初可能是我们的先人庆祝一年丰收犒劳一年辛苦的原始礼仪。
    至西周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礼仪。
    《礼记:王制》中就说的很明白——(乡饮酒礼)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同样是礼记中的另一个篇章《地官》中的《党正》篇中说的更为详细: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说白了乡饮酒礼在周室属于统治者借此强化自己统治地位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礼仪。
    就跟后世天朝的党校年年都要强调学习xx同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xx精神为了xx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其实与会众人大都只是来嗨皮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礼仪也相应的开始了变化。
    经历了春秋战国后到秦代乡饮酒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秦作为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政权痛恨一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秦律无所从不包连老百姓吃饭睡觉喝酒交朋友都想管!
    譬如秦律规定:无故三人以上群饮者。罚金四两!
    在这样的局面下周代的乡饮酒礼。在秦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只办过一次。连马甲都换了变成了所谓的大酺。
    所谓酺通布大酺的意思就是王者布德于天下而令吏民合聚饮食之令。
    这样一来乡饮酒礼就彻底的从之前的民间行为变成了国家的政治活动。
    汉承秦制所谓汉律其实就是把秦律改了个名字换个记录的木头规格和行文方式其他在最初大体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
    因而实际上。最初的那十几年刘邦与吕后的执政时期对民间的私自聚会饮酒是实现极为严格的管控制度的。
    即使到了今天刘彻上台后许多地方对于民众私自聚会依然十分敏感动辄就是出动郡兵予以抓捕、处罚。基本上就跟后世的派出所抓赌抓嫖一样在汉室抓小老百姓小地主阶级私自聚会饮酒也是大多数地方官府的创收项目之一。
    刘彻前世在河间为王。对这个现状是很了解的。
    要说普通百姓最痛恨的律法是那一条?
    这条禁饮令至少可以列入前三甲!
    当然汉室天子不是秦代的那些榆木脑壳不懂变通。
    有秦一代。总共只实行过一次大酺——那还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年秦始皇下令为了庆祝统一四海而特许民间大酺。
    除此之外。一次也无。
    而汉室则是每有嘉庆。
    譬如说皇帝登基。千秋立后、立太子、太后寿都会下令民间大酺与君同庆。
    现在摆在刘彻的面前就是这些历代天子下令天下大酺的诏令和法令。
    从这些藏在石渠阁中的诏令和法令上就能看出来汉室实现的大酺的传统源自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即位的那一年。
    当年这位从代王变成天子的新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在政治上开始展示他的声音。
    这道‘大酺令’可以算是这位天子早期政治举措的典范。
    刘彻审视着这道记载在竹简上的诏命。
    边看边点头对他这样的新皇帝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素材。
    将这些诏书看完刘彻就对王道吩咐:“去请丞相、御史大夫入宫议政!”
    汉室实现的制度跟后世略有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