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2章 气质底蕴还没跟上(第1/2页)  富到第三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勇文偶尔来内地只觉得变化很大。
    站在他这位港交所ceo的角度来看北边经济迅速发展对港城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比如旅游业内地居民们越富裕去港城旅游购物的游客也就越多带动消费业的同时又直接或者间接创造出众多就业岗位。
    另外还有贸易以及金融业作为港城经济的两大支柱主要就是作为桥梁负责沟通内地和国际市场。
    而港城本地市场规模狭小同时又缺乏制造业早就完成了脱实向虚的转变。
    去年第三产业占比重接近90%制造业只占gdp的1%左右贸易及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和旅游这四大支柱的产业占其gdp总量的比例达到60%。
    以前还有作为对外贸易窗口的必要性实际上随着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私企、完成众多技术设施建设之后港城的优势已经迅速消失。
    情况其实早已产生变化只不过许多港城居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郑勇文专门研究金融还有经济学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北边才刚刚有点起色年收入在五千美元以上的中产人数就已经超过六千万人。
    在他看来这个数字有点惊人。
    只不过这部分中产的人均收入被庞大的人口数量一平均才显得没那么起眼颇具欺骗性。
    这倒是解释了为什么去年遭遇非典仍然还有八百多万内地游客赴港确实有一大批人真的开始富裕起来了。
    发着呆走神好一会儿郑勇文突然问苏业豪说:
    “你手底下有专门研究内地市场的高人帮你家认真谋划过对吧?要不然眼光怎么会这么毒辣早早就来内地布局我突然间发现你家在内地的生意规模简直太夸张了四海国际集团的百座购物中心计划、你老妈的连锁医药哪怕是你女朋友的娱乐公司和连锁影院都特别具有潜力。”
    苏业豪再次拿出万金油的借口敷衍道:
    “也许这就是运气吧当时亚洲经济不景气又没什么太好的投资渠道。觉得内地经济涨势很不错我老爸就过去试试水哪知道后来越投越多假如将相同的资金放在港城到现在能赚一倍就已经谢天谢地。”
    “这倒没错港城创业的黄金年代早就已经过去是個很难出现奇迹的地方。蛋糕只有那么大那么多豪门你分一点我分一点最后就剩些边角料要是不从内地引入新鲜血液港交所恐怕也只能这样了很难再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郑勇文在宏观经济学上略有研究。
    当初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他还出版过分析相关问题的书籍。
    在有港大商管和经济学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最后仅仅只卖出几百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瞎耽误功夫。
    普通人大多数只关心生活现状对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毫无兴趣。
    反正现代社会分工明确真遇到问题时候骂一骂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就可以对于一些鞭长莫及的麻烦事考虑那么多也没用最终大概率只能自寻烦恼。
    苏业豪以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如今却不得不去考虑一些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事情。
    对此只能说生意规模确实大了有实力在某种程度上跳出棋盘转而选择以商人身份当个棋手。
    当中涉及到的对弈将来的体量也许会高达数万亿美元。
    到了这个层面别说千万富翁没实力参与哪怕是普通亿万富豪也只能仰望。
    要是给商人划定层次苏业豪无疑已经是站在最高处的一小撮人之一因此相比起龅牙俊还有何韶梵他们他反而更愿意跟郑勇文交流毕竟看待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大同小异。
    但要说吃吃喝喝闲谈八卦无疑还是那帮损友们比较合适。
    此时此刻。
    苏业豪同样在看路边街景。
    乍一看见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