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地势较为险峻对北蛮骑兵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一旦安营扎寨守下来的可能性也很高。不过此处的危险在于水源虽有泉水但恐怕难以供二十万人饮用。
“不过掘地挖井获取水源也是可以的。
“另一处是桑远河靠近河流易于取水但由于地势平坦、一览无遗即便仓促之间修建工事也不见得能够挡住北蛮大军。”
赵海平考虑片刻:“传令在桑远河扎营坚守等待其他几路大军汇合!”
这种很基础的问题赵海平自己也能捋清楚。
现在摆在盛军面前的无非是三条路:第一直接莽上去跟北蛮大军死磕;第二原地扎营等待其他大军汇合;第三撤撤回最近的一处据点守卫。
第一种办法显然是扯淡敌情未明莽上去很可能是在送。
第三种办法看起来稳妥但实际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既然北蛮骑兵已经攻破了前方的军事重镇那就说明骑兵部队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畅通无阻随时都有可能攻过来。
甚至有可能北蛮派出的哨探都已经锁定了这支盛军的位置。
此时撤退比之前在骑兵试炼中遇到的高毅变阵难度还要更高。
变阵这种事情在古代是风险极高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全军崩溃。
一旦撤退的命令下达底层的兵卒们不知道上面这些将领的具体想法会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他们可能会以为前线打了败仗或者军中出了重大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以为皇帝驾崩了
而这些猜测都将极大地打击士兵们的士气越是撤退对士气的打击也就越重。
万一在撤回据点之前北蛮骑兵追上来了那就是一边倒的屠杀盛军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所以此时唯一的选择就只有扎营坚守顶住北蛮骑兵的进攻。
等其他几路援军赶到里外合围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当然这是赵海平在绝对理智之下做出的决定对于一些没有军事常识、也不够理智的皇帝来说很可能不会做出这种决定而是会选择逃跑。
毕竟对皇帝来说他也不确定手下这些兵卒能不能挡住北蛮骑兵留在原地万一被砍了呢?
只要逃回去皇帝还是继续做皇帝损失大军又如何?逃不回去那可就什么都没了。
所幸赵海平可以保持绝对理智而且并非对兵事一无所知。
至于扎营地点的选择赵海平也没有考虑太久。
怀石岭虽然地势较高能在跟北蛮骑兵作战的过程中占据一些地形上的优势但归根结底还是被动防御而已。
更何况水源的问题不解决等于是白给。
就算可以掘地凿井但万一不出水呢?这里本来地势就比较高不出水的可能性很大。
在这里扎营等于是将这支大军的命运全都交给天意。
如果真的做出这种决定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相信自己是天命之子迷信到极点;二是对北蛮骑兵过于恐惧完全不相信能够在平地上与北蛮骑兵作战。
所以赵海平只是稍加考虑就选择了桑远河。
驻扎在这里至少水源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至于开阔地形如何对付北蛮的骑兵?
赵海平当然不打算就这么被动地防御在骑兵试炼中吃了那么多的苦可不是为了来这里当孙子的。
听到赵海平如此安排山羊胡老将也松了一口气立刻传令扎营。
而赵海平则是骑着战马来到军阵中巡视。
一些武将都有些惶恐赶忙跟上。
皇帝的战马当然也是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马赵海平骑起来的感觉虽然好像比赤骥差一点但也相差无几。尤其是在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能做到人马合一的状态。
而且让赵海平很惊讶的是他此时控制的是盛太祖壮年时的身体大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