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和战之间(8)(第1/2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联合舰队对夏威夷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方针但并不等于不在其他方向动手:西南太平洋区域是日军攻击的重点。
    到4月份时日军在西南太平洋发起了凌厉攻势瓦努阿图全线失守日军兵锋直指新喀里多尼亚雪上加霜的是抵达新几内亚的德军也发起强大攻势将澳、新、美三国盟军部队赶下海本来面对日军澳、新、美三国还算有点火力优势但对上刚完成南非战役退下来的德国部队那一点儿优势也没有被打得节节败退很快就丢掉了新几内亚方向控制的地盘。
    克拉克估计的一点不错:在没有海空优势的前提下盟军要有3倍于德军的力量才能持平虽然澳军比较能打但澳大利亚毕竟只有这么多部队再能打也扛不住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德军。
    到4月份时美军在西太平洋依然能控制的地盘除澳新两地外就只有所罗门群岛一线和新喀里多尼亚其余岛屿基本都被日本占领不但与美国间的物资联系与运输渠道全面中断连兵力都开始捉襟见肘起来甚至连原本一直在执行的破交战术也出现了极大困难:美军用于破交的潜艇在日本不断加强的巡逻和护航体系面前接二连三沉没而国内一方面要用于夏威夷撤退、一方面又要进行加勒比海封锁根本无力再提供足够的潜艇于是澳新的潜艇补充只能暂时中断半年内损失了20余艘补充数才不到5艘对日本东南亚航线的牵制力度越来越低。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澳新当局也咬牙进行总动员利用剩余物资和后备役兵员重新武装了3个师算是补上了军队的损失总算当初美军往澳新运送的军火还比较充足澳大利亚自身还有基本的子弹、炮弹生产线同时机械、船只修理水平也算可以才不至于供应断绝。
    即便这样面对轴心咄咄逼人的攻势澳新的想法也开始动摇起来是不是应该彻底宣布改换门庭投奔伦敦当局?在南非战役指挥爱德华八世已不止一次地向澳新送去橄榄枝并用南非的下场作为反例来“教育”澳新当局:美国人是不可靠的即便可靠在军事上也不足为凭。
    不过与南非不同澳新面临的问题还有日本德国现在对澳新态度很暧昧:既反对日本染指澳新又不愿意为了澳新与日本对抗同时更反对澳新留在美国的体系内。这让澳新感觉比较麻烦。
    就澳新的理想选择当然是希望能够在靠近欧洲的同时适当保持与美国的中立关系同时隔离日本并与英国一起为恢复政治平衡发挥作用但这种愿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实力和目前的局势所以暂时只能先和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德国的澳新政策也有个不大不小的缺口:对堀悌吉和杜威不约而同提出用新西兰换夏威夷的想法德国表示乐见其成一旦日美这么交易新西兰固然丢定了但唇亡齿寒的澳大利亚一定会感受到深切的危机感而控制在手中在霍夫曼眼中澳大利亚可比新西兰重要得多如果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澳大利亚他不介意日美就新西兰交换夏威夷做个交易。
    霍夫曼甚至还盼着日美搞出一个出卖新西兰的协定来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把澳大利亚推过来但现在日美根本还讨论不到这个份上。
    日德关系此时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整个1945年第一季度日本除交付一些热带产品外未再交付有关费用或贵金属不过如约交割了新几内亚和其他几个潜艇基地同时考虑将新占领的萨摩亚交给德国冲抵部分费用但对德国出面协调的印度支那南部归属问题一直没个痛快话。
    对此德国也没有故意为难或露出焦躁的情绪根据约定该给予日本的产品都如约交付了但对日本新增的装备和技术要求则采取了搪塞或拖延的态度。
    双方都很清楚表面上这种略有降温的关系是因为日本要求火箭技术而又不愿意支付实际费用所导致日本国内拟定的策略只有一个向法国出售印度支那南部作为清偿德国债务的一部分同时德国还要加上火箭技术作为搭头。
    问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