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 闪电战2.0(7)(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1942年开始德国科学家就试图研制云爆弹并已接近成功边缘对主要爆燃成分已摸索正确——使用硝酸与铝粉混合但实地试验几次后效果一直不好未达预期效果故而空军认为这种弹药短期内没有开发价值而予以搁置。其实搁置也是希特勒自己下达的命令他认为胜券在握对没有希望在一年内取得突破的武器研发项目都进行了下马。
    攻坚直布罗陀要塞时霍夫曼敏感地想起云爆弹在他亲自关心之下德国云爆弹开发历程走向与历史不一样的岔路:
    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轰炸机载弹量不够当时最大的he-177轰炸机只能携带单体重3吨炸弹且云爆弹由于体型特殊用he-177携带最大只能做到18吨其中装药量就更少。
    弹药量减少后炸弹就显得威力一般再加第一代云爆弹需两次引爆更对重量体积有更大要求。第一次引爆先是将燃烧剂均匀喷洒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悬浮状态的气溶胶并在目标上空聚集形成覆盖状如浓雾。当气溶胶达到一定浓度后再进行第二次引爆整个雾团发生爆炸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火球温度通常在2000c以上并以每秒2000至2500米的速度迅速膨胀达到毁伤目标的目的。如果体积不够大就形成不了足够的气溶胶场覆盖杀伤力呈几何级数下降。
    霍夫曼就感慨专家和空军的死脑筋he-177不能搭载更大炸弹为什么就不能用me-323重型运输机试试看?当专家们担忧地说出me-323不适宜前线作战等等顾虑时霍夫曼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们:“你们先去做做到让杀伤力满意的规格我保证将来会有足够大的轰炸机能容纳这种炸弹。”
    专家们将信将疑地上路了最后拿出一颗75吨重的货色认为要保证效果至少需要这个级别如果能达到10吨效果可能会更好。
    不过现在施佩尔可以底气十足地将me-264甚至me-364拿出来使用了。因为霍夫曼当初在考虑时针对的就不止云爆弹一个项目——超级炸弹重量应该也不少于5-6吨没有这种可以搭载的重型轰炸机怎么可能将炸弹成功投掷下去?
    在大量经费和庞大团队的努力下第一代云爆弹于1944年中取得成功试验场表现良好但最终还需要在实战战场验证一番南非就是最好的试验场。对德国而言南非战场就是第二次西班牙战争可以广泛试验。
    在舒克投下高脚杯之时第4小队的克林斯曼中尉也率先释放了机腹下的巨型炸弹——专家们管他叫“恶魔之卵”。
    庞大的恶魔之卵快速下坠中随后打开了降落伞开始释放内部数以百计的小炸弹他们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啤酒桶下面伸出一根长铁杆系在降落伞下飘飘忽忽地向下降落散开在接连发出的比平常炸弹爆炸声要小得多的声响中大地被一团团白雾般气体笼罩……
    克林斯曼所在机组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片雾气看着其逐步覆盖以5号堡垒为核心的美军工事群。
    在工事中防御的美军士兵也疑惑地看着这层雾气他们最初以为这是德国人释放的化学武器刚有人手忙脚乱地寻找防毒面具时第二次引爆已发动了。
    猛然间只见一道闪电亮起冲击波如狂暴飓风刮过草原一般雷霆万钧、大地震颤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闪闪、惨叫连天……在冲击波席卷下所有露天掩体、半永久工事、反坦克工事都变成了一片废墟人员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伤亡惨重。云雾爆炸时会消耗周围氧气一般在3分钟内爆炸现场严重缺氧对人体产生强烈的窒息作用。
    坚固的5号堡垒工事虽然抵挡住了冲击波的攻击但所有的士兵在临死前感觉自己被死神紧紧地扼住喉咙嘴巴大张、垂死呼吸部分甚至还抓破了自己的喉咙。身后德军查看詹灿死者的尸体都很完整没有弹片的杀伤痕迹
    由于氧气消耗和剧烈的空气加热使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