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三章 闪电战2.0(5)(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威夷两个小岛被占领让参联会意识到情况不妙日军并未放弃大规模进攻战役企图从侧面验证了日本开价索要夏威夷不是心血来潮而南非战场上传来的消息才真正让人寒彻心扉。
    1944年11月5日凌晨4:30时分近50万德军在漫长的等待与部署后终于发起南非战役。
    踌躇满志的古德里安刚在莫桑比克指挥部里宣布:“进攻开始!”下一分钟就有上千的飞毛腿和蚕式开始升空。
    为支持战役需要德军把后方近2个月制造的大部分火箭产量全输送到南非前线。东线战役结束后德**备生产重心发生重大变化除自行火炮、坦克炮、无后坐力炮外其余传统拖曳式火炮、步兵炮生产基本停止上到150mm口径榴弹炮下到80mm口径的迫击炮后续订单被军备部陆续取消。
    倒不是德军迷信火箭认为今后作战用不着火炮而是从英国拿到的英美火炮、法国前期订单履行、东线陆军裁撤后拥有的火炮已远远饱和超过编制不再需要生产传统火炮。
    但军备部显然也不会让斯柯达、莱茵金属等一干公司空着便在收取技术授权费用后将火箭生产标准规范传授给了他们让其按图生产。
    除火炮公司外军备部也对航空订单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原本全德+意大利飞机生产量已突破5000架/月现在显而易见不需要这么多除舰载机、新型喷气机、专业飞机因换装、海军、外销因素继续大力生产外其余型号产量进行了微调施佩尔将月产量目标下调到3500架左右空余生产能力转行入火箭生产。
    对航空公司而言转行生产火箭比火炮公司难度更低特别是蚕式火箭看上去就像一架无人驾驶的飞机因此巡航导弹订单全发给传统航空公司。施佩尔对他们的要求是从500枚/月起步连同配套公司逐步将产量提升到2000枚/月。
    至于拥有精密装配能力的火炮公司重点攻关飞毛腿弹道导弹、冰雹反辐射导弹生产军备部对飞毛腿量产的需求是400枚/月但实际生产能力不到200枚施佩尔和布劳恩都急于将佩内明德基地内附属导弹生产能力转移出去由其他公司承担以便在基地内生产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性能更先进的导弹。
    各公司对生产导弹都兴致高昂、拼劲十足与飞机、火炮显著不同的是导弹属于一次性产品虽价格略低但一打仗就消耗能源源不断产生订单流——火炮可用好几年飞机理论上也有一年以上寿命。在他们眼中用导弹打仗和从空中撒钱没啥两样。
    更妙的是导弹目前是德国独家产品火炮与飞机还有英国、法国、意大利乃至美国、日本竞争价格上不去不说刚打完仗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库存要消化而导弹完全是全新领域不但今后外销没有竞争对手而且其他国家都没有装备一想到全世界军队都是自己的潜在客户军火巨头们就激动得浑身发抖——这都是白花花的钱啊!
    平时总爱讨价还价的他们现在对经济元首施佩尔的命令毫不犹豫执行半点眉头都不皱。
    现在在南非夜空中飞行的导弹就价值1亿多帝国马克等一落地炸响就意味着相当于350辆虎式坦克损耗掉了而为把这“350辆虎式坦克”损耗掉后方还要配备价值近4亿的发射车、履带车、铁路机动发射车、发射阵地和人员物资等即便这笔钱不会一下子就耗完综合下来单次投入至少还要额外加上8000万马克等于南非战役这么浪一把2亿马克就撒出去了!
    连古德里安这样见惯大场面的元帅对此也极为咂舌但霍夫曼让他别多想着重强调:闪电战20只要成功就代表未来战争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进步和精度提高导弹会越来越贵、耗费越来越低。
    这句话最初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导弹越来越贵和耗费越来越低岂非自相矛盾?
    但霍夫曼不这么认为他给将领们上了战争经济学的课:目前导弹精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