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 1944:捷与闪电(46)(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派遣军不但从日本国内和欧洲招商引资还把当初进攻时炸毁的、打掉的江浙工业设施恢复起来并新建更多工厂另外又把国内的二手装备、机床、工业设施往中国搬谁出钱就卖给谁不分国共赚到钱的日本资本家再从欧洲进口更好货色更新换代——法国、德国、意大利一堆工业设施可等着输出。
    也因为有这层关系在财阀们觉得虽然军队订货少了点但其他生意勉强还能维持暂时不打算和军部闹别扭再说大本营也留了活口只要你们仿出来的东西和进口货质量差不多价格贵点也认了仿制毕竟也能缩短技术差距。
    为笼络人心参照德国搞石油基金海军准备搞军功分田的建议派遣军高层把这些新办企业的股份拿出一部分来给下面分配——军官按级别分配吃肉大头兵就别想喝汤了目标群体只限于中国派遣军内部。
    现在陆军已开始两极分化:关东军一门心思打仗整天把装备、编制弄来弄去抢坦克、抢飞机、抢列车炮今天小演习明天大演习就等着磨刀霍霍对俄国人开火就差脑门上贴“北进”的条子了;中国派遣军满脑子生意整天琢磨哪些物资可以倒卖哪些工业设施可以搬哪些装备和设备可以出口哪些地方可以投资办厂哪些领域可以搞“国际”合作开发高层哪有心思去管野战部队整天忙着搞酒会发展经济、做生意。
    整体局势愈发微妙不但陆海军之间相互“马鹿”不离口连陆军几个重兵集团也开始互相骂对方“马鹿”。
    各重兵集团对海军的态度显然也与以前枪口一致对外大有不同在堀悌吉“天诛国贼”期间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军因为和海军关系最为密切兼之一并守岛又有送械中将关系在人数不过30余万却是铁杆的海军派且南方军全是一线精锐装备也好;印度派遣军实力后来居上目前拥有70万兵力不过能打的只有30万还有40万是陆续组建的治安部队因地理位置缘故和海军与德方都眉来眼去工业建设还没开始海上贸易却搞得红红火火自然不会说海军的不是。
    目前总兵力不足35万的中国派遣军一开始对海军很不满意认为是因为海军要进攻才逼迫他们从中国大陆退出同时又导致自身实力下降但现在因海军缘故生意做得很好不太想说海军的坏话。
    关东军是实力最强的集团拥兵90万装备、武器相当完整一心想着北上对海军占用更多资源很不满意但真要北上又离不开海军配合再说搞装备还要海军提供方便双方情绪比较微妙;朝鲜军一贯依附于关东军实力最弱、又穷不过10万之众既没有关东军大把的装备、物资入账又没有中国派遣军搞生意这么红火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吃肉而自己只能干瞪眼流口水唯独不敢公然表态只敢不痛不痒地敲敲边鼓;至于规模最大的本土军(名义总兵力超过100万)除近卫师团是倾力打造的一流部队外其余别说二流连三流都勉强不过政治地位很高到处都是牵线搭桥的人物涉及的各方面关系也最复杂。
    这架势让东京陆军高层也有些着急但归根到底这局面是中枢自己搞出来的怪不得别人。当初为稳定局势不让各地统兵大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石原-多田派定下了各重兵集团互相牵制、让中枢发挥最大作用的策略陆军各集团头头普遍都2-3年不换别的不说按山下奉文这种完成印度攻略的大将早就应该会国内当个陆军大臣或总参谋长了但陆军高层照样把他安排在印度总督的位置上——后者也甘之若饴暂时也不想回东京去搅风搅雨。
    这种安排之下才能让石原莞尔这种资历不够深厚从未当过一方统兵大员的人物牢牢控制住局势并实现陆海合作、团结一致东久迩宫稔彦王的首相位置也坐得安稳。。
    至于原本派系林立的海军现在完全颠倒过来成了铁板一块或者说只剩下了“堀派”。
    最近半年多来海军根据堀悌吉的意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体制变革和调整凡不服从、不配合、不恭顺的全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