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夏威夷(3)(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双倍月票最后一天有票不投过期作废啊……
    当政客能当到“准总统”的份上杜威的智慧、手段当然不缺杜鲁门突然宣布退选并任命自己为和谈大使的行动很明显指向一个方向——民主党人试图当他杜威充当背锅侠并承担和谈后果并进而引发反感共和党。
    对这种想法他是心知肚明的哪怕再迟钝、再天真经历过华莱士事件的他难道会意识不到杜鲁门和民主党人的甩锅大法?也不是没人和他建议过将锅全部甩回去——要不是你杜鲁门当总统领导打仗打成这副烂摊子用得着杜威出面求和么?
    但杜威不是头脑简单的冲动者仔细考虑后他拒绝了这种看似直接致命的还击而是选择暂时隐忍下去:
    一来他要注重政治风度人家杜鲁门毕竟是主动宣布退选而且包揽了所有责任如果还没上台就肆意攻击对手那两党政治以后看都不用看肯定急剧恶化;
    二来攻击杜鲁门没有实质意义因为杜鲁门当总统不过短短几个月明显是罗斯福选出来最后背锅的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明白杜鲁门和战争失利的实质性关系不大而且连杜鲁门本人都不甩锅相反却大大方方把责任全承担了下来你攻击对手有何用?难道进一步推到罗斯福这个死人身上去?
    三来打了败仗军人肯定有责任杜鲁门把责任一揽无形中就给将军们减轻了责任如果他杜威现在就揪着过去不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上台马上就清算自然会激起军方同仇敌忾。
    对于第三点理由杜威也是这两天才逐渐想明白的最初他还以为只是特纳一个人的问题。对特纳其人杜威在华莱士事件早就领教过也详细打听过他和金上将的关系但始终觉得雾里看花看不明白金上将为什么要重用特纳。不过他认为如果自己要当好总统收服军心就不能不对将领们加以整肃特纳很明显就是一个大靶标。
    但从今天斯普鲁恩斯的态度并结合其他人的介绍来看似乎时机还不成熟。
    既然杜威马上出任总统有望自然也有一堆原本骑墙派的人物靠了过来在特纳公开炮轰杜威、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后经圈内人点拨他迅速明白海军的道道。
    正因为当初金上将将包括斯塔克、霍尼、理查德-爱德华兹(美国舰队副总司令)、阿瑟-赫伯恩(海军总务委员会主席)等和他基本同级别、同资历的上将全部推开他才能在海军中大权独揽不但海军上下唯金上将马首是瞻就是他在参联会里也一言九鼎分量比马歇尔和李海重得多至于阿诺德那更排在后面。
    当然金上将也有手腕由于他能保证海军利益同时只围着罗斯福转根本不顾及其他政客的看法这种霸道手腕和作风让所有海军新生代中层围绕在他身边像金梅尔这种软绵绵的将领(珍珠港战役后从上将降职为少将)在海军中反而不太有人喜欢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米切尔、特纳、休伊特、金凯德(已阵亡)、李(已阵亡)甚至包括英格索尔、英格拉姆、尼米茨等资历更老的一批将领也算是他这个派系就连金上将本人一直不喜欢、认为不吉利的弗莱彻都千方百计向金上将靠拢以金上将的认可为荣。
    类似于佛得角陆军劫持这种事年届70的金上将不但在参联会拍了桌子还能直接操起椅子和马歇尔打架换其他将领(比如斯塔克等人)顶多是嘀咕几句、抗议几声而不敢怎么样就算前方打了败仗护短的金上将也会想办法帮人开脱掉这都是海军上下一致拥戴金上将的根本原因。就连罗斯福最为信任的心腹李海上将在金上将面前也得退避三舍不过李海很聪明从不和他正面冲突金上将也明白李海的分量除海军指挥和人事大权拿住以外其他行政、外交、礼仪权全交给李海去办。
    罗斯福死后这种效忠自然转移到了杜鲁门头上而让尼米茨接班本身就是金上将计划中的一步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更是金上将预定的两洋舰队司令官!至于特纳金上将比所有人都清楚特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