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D日(3,300票加更)(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选择d日作为行动代号是霍夫曼故意的他想起历史上这会已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刻。现在英美别说登陆连西欧海岸线都得绕着走。设想东西莫斯科、搞莫斯科墙也是他恶趣味满满——可惜这世界没人懂他只能自娱自乐。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丘吉尔给行动定的计划代号也叫d日双方时间挨得很近而且内涵接近——两个d日计划撞车了。
    6月13日得到德国同意为布尔什维克保存一部分东莫斯科控制区消息后的斯大林显然非常高兴不仅痛快地批准了其他有关利益交换还同意彻底实现停火。经过这几天撤退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和市民已向阿斯特拉罕撤退了30多万北线控制区也向乌拉尔山转移了部分人口和军队一切井然有序。
    两日后德国正式公布即将与苏联缔结和平协议的消息并宣布承认俄罗斯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西俄)独立并建立外交关系。莫斯科是苏维埃联盟的首都但西俄法定政治中心却在圣彼得堡。
    同一天斯大林也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发表《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书》承认伟大的卫国战争遭遇重大挫折但经过“全体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奋起抗争”挫败了“法西斯匪帮试图消灭党、消灭共产主义制度的野心”实现了“不割地、不赔款、无其他附加屈辱条款”的和平(3亿吨石油是物不是款)承认各加盟共和国可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宣布独立承认西俄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并表示与其组建邦联政权着重强调指出自己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对面是孟什维克政权斯大林同志兼任苏维埃联盟首任主席。
    让斯大林出任苏联主席是弗拉索夫提议的同时还爽快答应了东莫斯科归对方控制的要求。一方面斯大林毕竟是大国领袖弗拉索夫当年只是中将论地位、论名声、论资历都远远不如;另一方面他不想去争虚名他更看重实际做这些面上的让步后他从东俄这里要到了实质性让步——上千万人口留在原地而不是强制迁徙。
    二战前苏联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人口一共将近18亿随着各共和国纷纷独立及战争中的重大人员损失俄罗斯部分人口下降到只有不到11亿如果简单以乌拉尔划界东俄部分人口还不到3000万。
    虽然3000万在欧洲不算小数字但对东俄体量来说偏少。在大国争雄时代人口就是基础和法宝布尔什维克党打算提高人口规模并为此采取多种措施:一是把目前红军全带回东俄去——这部分人口年龄段最佳又有服役经验今后也迫切需要;二是迁移部分目前控制区的人口像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等十来个城市人口加起来近1500万而且成分是相对可靠的工人阶级最初想把这些人口全部强制性迁走;三是竭力向德国争取被俘官兵回归——除已加入俄罗斯解放军部分德国手里还有将近200万俘虏。
    布尔什维克党希望通过各种措施将人口维持在4500万以上。虽然西俄人口更多一些但西俄到处都被打烂东俄远东和乌拉尔区还比较完整4500万vs6000多万的差距不是太大。
    带走红军的做法弗拉索夫没法干涉但迁移人口遭到他强烈反对——认为斯大林是在谋杀俄罗斯人民。实际上德国也认为东俄粮食产量不足这些人口迁移过去一定会面临大饥荒所以也表示反对。至于俘虏霍夫曼坚持自愿遣返原则——愿意投奔弗拉索夫的归西俄愿意投奔斯大林的去东俄。因为根据摸底调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西俄。
    经过反复交涉并在其他方面让步东俄方面也进行了让步提出了自愿迁徙原则:凡愿意跟斯大林走的一律带走;凡属于党团员、基层干部的一律迁走。同时各级党组织还深入基层动员他们跟党中央走继续去东部建设社会主义。
    这样一来除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工人阶级自愿迁徙比例较高外农村人口基本带不动——谁都知道西俄是没有集体农场的弗拉索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