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线大餐(中)(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曼施坦因的深入解释蔡茨勒和克莱斯特明白了“大餐”是什么意思。
    在霍夫曼看来苏联既然敢于在高加索和里海一线猬集重兵则其中央地带一定异常空虚所以他认为高加索方向以节节抵抗的态势缓慢撤退以空间换时间然后可以由莫德尔的中央集团军群、魏克斯的东方集团军群在中央战场持续发动进攻由北方集团军群继续监视莫斯科方向。
    霍夫曼给中路进攻划定的推进距离是到乌拉尔山脉下意即要推到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并持续扩展两翼控制范围。如果从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算起推进的直线距离高达600-800公里而如果从沃罗涅日一线算起已整整向前推进了1500公里——比华沙到沃罗涅日的距离还要遥远。
    如果中央方向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整个苏德东线战场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景象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突出部:最北段的是德军北方突出部战线大致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稍南段是红军的莫斯科突出部;中间段是德军的中央突出部;南段的是红军斯大林格勒突出部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其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两个突出部将被德军中央突出部拦腰截断彻底变成孤立的两块接下去的重大战役就很明显:红军要发动进攻只能是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南北对进夹击德军中央突出部;而德军有两个选择或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突出部夹击莫斯科方向;或是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突出部夹击斯大林格勒方向。
    霍夫曼调查得很清楚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重镇虽然兵力众多、防御体系严密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工业体系与产品力量不能自给。乌拉尔山后面的工业区为斯大林提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主要军事装备和85%以上的燃料;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城市工业区只能分别提供15%左右的工业产能和不到10%的燃料供应而农产品就更不必说了两座城市都需要依靠后方产粮区提供粮食。换而言之只要将其割裂开来不用德军去打时间一长这两座城市就一定撑不住。
    最高统帅部还有人提出建议既然乌拉尔工业区如此重要干脆中央方向继续突击端掉算了彻底绝了斯大林顽抗到底的心思但对这种策略霍夫曼同样予以拒绝他考虑的原因有很多:
    从军事上来看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一线是乌拉尔工业区连接内外的主要通道再往南或往北都是山脉要打进去很难红军用50-60万兵力堵口就可以让德军百万大军无功而返——事实上华西列夫斯基也是这么安排的中央战线本来就不太守得住朱可夫调走兵力南下后他只能把最后50万兵力用于封堵这个口。但封堵这个口也意味着乌拉尔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联系将基本中断。实际上这里就是大号的费尔干纳盆地入口一旦堵口德军打不进去红军也别想出来
    从政治上来看霍夫曼并不是希特勒他不想消灭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他最想的是将俄国沿乌拉尔山一分为二。倒不是他对苏维埃抱有幻想或者有圣母情节而是他的目光是着眼于未来世界格局与欧洲政治。彻底消灭斯大林、让苏维埃崩溃对德国有什么好处?这些地盘德国又拿不到倒是日本还能有机会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分一杯羹。打到最后无非是让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统一整个俄罗斯——不要看弗拉索夫现在俯首帖耳若干年以后一定会对德国形成霸权挑战这是一个大国底蕴决定的绝不是靠领导人关系或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让俄罗斯不能重新崛起的最好办法就是分裂——先从苏联分裂到俄罗斯再从俄罗斯分裂到对立的孟什维克的西俄和布尔什维克东俄。更何况布尔什维克的东俄将来会在亚洲发挥重大影响有利于巩固德国的霸权地位。
    从经济上看斯大林毕竟还有5、6百万军队要彻底消灭他并打到远东就算军事上可行经济上的代价太大光是伤亡100万德国军人的代价霍夫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