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五章 里海反击战(上)(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44年2月正在美方陷入内部激烈政治斗争的时刻苏联正艰难地试图在里海方向发动反击。
    根据原本计划中亚特别方面军的进攻主力应该在2月上旬抵达预定进攻地点但由于道路崎岖、天气恶劣、物资供应保障不及时大部队一直开进缓慢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斯基精心抽调3个骑兵师、3个坦克旅和2个机械化军组成10万人突前攻击部队加速进军即便这样这支进攻部队直到2月11日才完全抵达到位而接应他们的部队还在后面步履蹒跚迫使进攻战役的展开时间一拖再拖。
    这不但急坏了在塔什干坐镇的朱可夫更急坏了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他已把这次反击战看成是苏联获得体面和平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寄予了很高期望。朱可夫不光怕夜长梦多引起德军注意而着急更担心后续作战时间不够斯大林则是担心冬季过去后他面临的不利局势——如丢掉中亚方面军他就再也抽不出任何机动兵力除非放弃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重镇中的一个这是他万万不能答应的。
    在一道道电文催促下进攻集群不顾疲惫和物资短缺加速进军最精锐的进攻矛头非战斗损失高达近万人后续30万其他部队非战斗损失也超过2万人。等于还没开战就损失了3万多兵力至于一路上暴毙的牲口、损坏的坦克或其他重装备数量也非常庞大。
    把守盆地出口的崔可夫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舍尔纳所部经常对他的防线发起空袭和短促突击用绝对火力来压制防线一开始他认为德军在自寻死路这么猛烈的攻势需要消耗多少弹药和燃油?即便德国人前期有准备也不可能持续太久但后来德军攻击力度一直居高不下他的部队虽能勉强守住防线但其实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再加上盆地外气候恶劣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已伤亡4万余朱可夫不得不从后面又给他补充了一个军才稳住形势。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舍尔纳的物资和补给并不是光有里海这条线还有运输线在伊朗。南翼德军一共三条海上补给线一条是从意大利出发穿地中海走达达尼尔海峡去黑海登陆送到高加索一带这是主力干线极大减轻了陆地运输的压力使铁路网能够更多给中央集团军群补充物资;还有一条是走地中海一直到东岸的海法登陆然后走铁路去伊拉克和伊朗——这条线其实也是中东石油在输油管道未铺设完成前外运欧洲的主力;最后一条线是走苏伊士运河一直绕红海和波斯湾去伊朗阿巴斯港登陆然后通过伊朗内陆铁路输送到伊朗北部地区——与波斯湾石油输出正好方向截然相反。第三条线最初是美国援苏物资走的路线现在全掌握在轴心手里。
    伊朗到中亚的地面道路虽然不太理想但使用空运比较容易:苏方在这根本就没有航空力量一路畅通无阻而盆地上空有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接应确保了补给血脉畅通。
    缩在费尔干纳盆地中的舍尔纳根本不担心燃油问题因为伊朗阿巴丹炼油厂设施目前已基本修复到战前的炼油能力——400万吨/年别说他一个小小的中亚集团军就是供应南部2-3个集团军群基本都够了事实也确实如此阿巴丹炼油厂的产能不但为南翼德军补充燃料偶尔还兼顾印度洋方向在印度的4个德国海军陆战旅全部用的是伊朗出产的油料甚至山下奉文的印度派遣军很多时候也直接从德国手里买油料——这可是大金主捏着大把黄金和印度矿产凭什么不卖?
    所以波斯湾-地中海航线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轴心物资船队的重油全部在伊朗补给通常先在伊朗灌满油去欧洲接货装满货返程后再去伊朗补充;意大利方向留下的重油基本供给军舰使用现在意大利人不用再紧巴巴守着20万吨/月燃料过日子德国不但将供应量提高到了50万吨/月还给了意大利不少煤炭资源保障意大利海军、海航甚至规模不大的地中海空军都够了。墨索里尼和海军上下对此很满意这才有大手笔不断派军舰协同德方作战的举动。
    为加强中东石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