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西洋绞杀战(40)(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航向225度速度230节高度7000米距离145公里……大约有8架大型机。”
    英格索尔和特纳通过雷达得知了远处有飞机扑来这毫无疑问肯定是德国人但让他们迷惑不解的是德国人为什么在晚上发动?而且这架势明显是重型轰炸机难道德军晚上有什么企图?
    “他们打算增援萨尔岛?比如说空投部队?”
    “这……”特纳迟疑了这明显有悖于常识萨尔岛本来面积就不大在夜间空投只怕落于海里的可能性更大“也有可能是空投物资或补给毕竟打了好几天德军消耗也大。”
    “让岛上的陆军注意点……”英格索尔一阵苦笑本来他以为第3师上去后会是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没想到虽然已经占领了一半多的底盘德军依然在纵深地带负隅顽抗由于岛屿中心地带舰炮覆盖起来不易陆军3师推进的速度更慢。
    过了几分钟雷达室继续发来警报:“德军航线不变持续向舰队飞来建议防空准备。”
    “好吧……”特纳叹了口气“一级战备……”
    “飞机需要起飞迎敌么?”
    “不必了夜间根本找不到敌人也难以安全起降还是不要空费力气。”特纳苦笑道“您不要对他们抱有太高期望。”
    这是句大实话光今天一天就有4架飞机因为降落时飞行员没有控制好而坠入海中人虽然救了上来但飞机绝对是完蛋了指望这帮菜鸟能夜间作战还不如指望德国人准头差一点。
    有参谋嘀咕道:“我们执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我就不信德国人能找到我们。”
    此刻夜枭战队带队的里希特少校冷笑一声:“我当然看得见你们……”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完全是因为飞机上普遍都安装了新研制成功的雷达:fug-300。这是一款用于探测及定位水面舰艇的空对海扫描雷达是在洛伦兹公司(clorenz)开发的fug200hohentwiel雷达基础上升级而成的。fug200型的探测距离在高度5000米时大约是120公里当初fw-200c就装备这款雷达而成就了大西洋秃鹰的威名。
    但对这款雷达的性能德方很不满意因为其不但体积大而且搜索距离有限精度也很差但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在1941年发明后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打转转直到霍夫曼指示从日本引入了多腔磁控管。
    磁控管于1921年就有了但多腔高能磁控管直到1939年才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蓝德尔和布特发明出来在英国人发明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独立研制成了该技术。双方的起点最初是差不多的但与英方高度重视不同日本对这项发明基本不闻不问一直束之高阁。日本有这个态度并不奇怪由八木教授发明的八木天线在日本国内根本没有任何反响直到日军打下新加坡从缴获的英国设施中才看到了八木天线到那时候才恍然大悟。
    日本毫不重视英国飞速发展一年多后由于不列颠之战进入高潮英国人又将多腔高能磁控管技术送给了美国此时英国产品已经能以10kw的功率发射3000mhz的微波。而日本技术依然停留在2kw的初始阶段然后在1941年英国人又发明了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把磁控管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以便实现稳定结果获得在3000mhz下50kw的输出功率。对微波雷达来说这样的功率足够了不但体积大大缩小而且重量也减轻了许多。而日本依然是原地踏步——双方现在的差距是25倍。
    等到德国从日本引入这项技术加上从击落的英美重型轰炸机上发现的实物再因为霍夫曼不遗余力的推动到1943年8月间德国终于实现了多腔高能磁控管的量产达到了英美在1942年年底的水平成功地将双方技术差距从4年缩小到半年左右。新的fug-300型空对海雷达可以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实现对200公里以上的舰队探测而且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