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完)(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面旗帜是阿根廷的耻辱也是阿根廷人民心中永远的痛……”马沙尔指了指旗杆顶部的英国国旗对庇隆道“我特意留着他等您亲手将其降下来然后再把阿根廷的国旗冉冉升起!马尔维纳斯岛永远是阿根廷神圣且不可分割的土地!”
    “谢谢!”庇隆激动得难以自抑他今天来一方面是寻求德国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和德国人谈判交还马岛的问题——他已做好了对方漫天开口要价的准备没想到马沙尔上来就这么不含糊。
    在军乐队高昂的《祖国进行曲》(阿根廷国歌)中庇隆的支持者与德军官兵注视着庇隆将蓝白相间的阿根廷国旗升起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德国随军记者不但拍摄了大量照片还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电影胶片。
    马沙尔最初不理解元首在出发前特意让戈培尔部长交代他这么做的原因但看着现场哭泣一片的庇隆及其支持者他深深明白了元首的用意——为什么要在第一天就将马岛归还给阿根廷人。政治家当然要讲利益但民族感情却是最大、最根本的利益。
    “今天我们要感谢勇敢的德国和意大利军人感谢德国元首和意大利领袖伸出的友谊之手他们用无私帮助了阿根廷人民实现收复故土的夙愿……我坚信阿根廷人民永远是两国人民的亲密伙伴!”
    这是外交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幕:占领马岛的轴心联军向当时既非元首、也非外交部长或国防部长的胡安-庇隆交还了马岛主权(轴心获得驻军权)但所有人都认为是庇隆代表国家收复了故土标志就是庇隆在马岛上亲手升起阿根廷国旗的时刻。
    9月15日庇隆的支持者乘坐德意海军舰队主力去阿根廷登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庇隆已被他的政敌打上了“叛国贼”的标签并下达了通缉令但有关庇隆在马岛上空升起阿根廷国旗的图片和传单一传播特别是广场播放庇隆在马岛升起国旗的电影镜头时全阿根廷沸腾了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庇隆!庇隆!马尔维纳斯!马尔维纳斯!”
    当一个阿根廷政治家与马尔维纳斯联系在一起后他就获得了永世不竭的动力。贫苦民众走上街头支持庇隆军队倒戈相向不费庇隆一枪一弹他就收拾了全部政敌——他们有的化妆出逃有的仓皇躲进英美大使馆还的被部下押解着向庇隆投降后者成为阿根廷独一无二的领袖——9月17日阿根廷国会以全体起立鼓掌的方式决定由胡安-庇隆担任阿根廷最高领袖。
    升旗仪式那短短几分钟的电影镜头在全国连续上映阿根廷民众看了一次又一次而此时赫尔才刚刚和不情不愿的英国人达成协定——如果阿根廷答应加入盟军福克兰群岛可以在战后归还阿根廷。但很显然这种条件美国人根本用不上了多诺万也无计可施。
    现在庇隆已爬到了权利顶峰。不过他知道自己的权利还不稳固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只是一时冲击这种快感来得快去的也快。他要给阿根廷人民持续不断的快乐既然打算联德并对抗英美他还需要获得更多、更大的支持。他准备走元首的路做阿根廷人民的救世主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一一实现他的曾经许下的诺言给予人民恩惠并回报他们的支持。
    9月18日在正式就职的第二天庇隆颁布法令。他的做法很直接利用政治权利进行社会资产的重新分配:一方面给“无衫汉”(泛指当时普通的阿根廷民众)们强制加薪另一方面实现外国产业“国有化”。理论上阿根廷的国有化政策是面向全球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德意的财产但相对而言德意那点财产微不足道而且事前都进行了沟通和谅解德意大使都表示同意并大方地表示不需要补偿——今后他们在阿根廷发财的机会有的是只要阿根廷向欧洲出口农产品和金属资源就行。大头只能是英美的产业特别是美国和犹太财团的资本在国有化中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庇隆还根据举报、查处等由头将一大批政敌打成卖国贼并宣布没收其财产这些人包括与英美联系广泛的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