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波罗计划(完)(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迪布纳提出的方案是空心装药认为凭借这种引爆方式只需原定10-15%的原料就可引发一场威力接近的核爆炸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新观点——聚变会比裂变爆发出来的威力更大!
    霍夫曼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结论背后是什么东西:空心装药是内爆式原子弹的演化聚变效应再往后推就是氢弹——先用一个微型原子弹引爆并引发聚变。如果40年代原子弹爆炸当量是几万吨级别的话那氢弹一出来就是30万吨级别。
    这想法绝对是划时代的但迪布纳的步子太快了还不会走就想跑——这容易扯着蛋!所以霍夫曼一方面要让其单独做出一些成绩来显示价值另一方面又要把博特为首的炸弹派纳入这个组这既能提升理论水平又能让迪布纳等人的研究热情迸发出来并带动其他人。
    至于让希姆莱介入项目也有深刻用意:阿波罗计划不仅具有军事价值也具有政治意义。在改变对犹太人方针、全面停止集中营后党卫队需要突破性成果他们现在精力过剩必须找个吸引人的切入口——闲着一定会出事。管理在波兰的战俘农场是一个好项目范围很广但层次不够还不能满足“高大上”的愿望霍夫曼也不想让希姆莱去弄“地球轴心”、“寻找圣杯”这样荒诞不经的东西更不想让他去思考“最终解决”方案阿波罗计划就构成了很好的切入点电子计算机项目则是附加。
    希姆莱原本希望介入佩内明德火箭项目但听说有威力更大、更具决定性的项目后便立即转移了注意力——这种毁灭性对他很有吸引力。
    霍夫曼认为在自己的管控之下党卫军更能发挥组织纪律性强的优势没有希姆莱的强力手腕9000吨铀矿石怎么来的?奥斯维辛地下工程怎么建成的?——很多事情都是只能做而不能说的。
    三天后所有核物理专家都进行了研究方向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炸弹组只有以海森堡和奥托-哈恩为首的极少数人选择了能源组。当然海森堡和哈恩的动机不一样前者认为短期内搞核炸弹不现实后者认为搞核炸弹不道德。既然元首已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破了自己的想法临时变更未免有首鼠两端的嫌疑也会让人揣测其中有什么政治压力因此哈恩依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为此有些惴惴不安。
    当他将研究方向报告给米尔希元帅后后者并未责怪或投来异样眼光只让他签署保密协定:所有从事核科学研究的学者必须严格承诺保密不对外界透露任何消息任何有关学术成果必须经审批才能发表20年内本人及直系家属出国均需事先申报。
    哈恩略微犹豫一下后立即就签了他不敢再冒风险:不愿造核炸弹还能推到道德观念上连保密协定也不肯签岂不是表明自己不可靠有泄露情报的嫌疑?他是有点清高但还没有傻到这个程度。
    签完字的哈恩如释重负提出要看看同组名单看了一眼就发现两件出乎意料的事:第一他居然在名单中看到了尼尔斯-玻尔——丹麦籍科学家量子物理领军人物论学术地位是海森堡的老师。哈恩知道玻尔是位反暴力且坚持和平主张的学者对德国很不感冒对制造炸弹更是完全反对他怎么会出现在名单里?
    他匆匆忙忙地去找海森堡结果发现玻尔也在海森堡的研究所里正饶有兴致地观看海森堡的有关成果。哈恩焦急地问道:“怎么回事?”
    “情况很复杂。”
    “我是被你们‘请’来的。”玻尔显然很不高兴在“请”字上加重了语气。
    “帝国保安总局获得情报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和粒子回旋加速器下发现了炸药维尔纳-贝斯特博士(德国驻丹麦总督)请我写信让老师到德国来我不想他有麻烦所以就把他请来了……”
    “他们对你动武了?”哈恩问玻尔。
    “动武?没有……贝斯特博士是文明人他不屑干这种事炸药也是真的但凭什么认为一定是英美干的呢?”玻尔嚷嚷道“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