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阿波罗计划(中)(第2/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情形好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自己事先透露了答案却没有解题过程然后一帮人在绞尽脑汁硬凑出来。
    海森堡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元首对制造炸弹如此热衷?去年夏天也就是1942年6月他设在莱比锡的第一个试验性反应堆在大火中被摧毁后他已旗帜鲜明地表达过这种观点当时无论元首本人还是施佩尔都对这种“3-4年内没有成功希望”的炸弹不报希望认为转而去研究核能源更为有利所以他才申请了很少的研究经费。没想到几个月后情况来了180度大转折整个项目不但规格升级拨款一下子给了5亿马克——他做梦都没想过这个数字。在这个氛围中不但他的反应堆得到了重建连博特主张的石墨反应堆也得到了建设机会所以他才有“2座反应堆都运转良好”的发言。
    不过他没有多想大人物改变主意、朝令夕改是常有的事——连米尔希元帅都能落而再起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本来他以为马上就要轮到博特发言但更令他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在达尔格斯附在元首耳边悄悄嘀咕几句后会议现场忽然来了希姆莱、帝国邮政部长奥尼佐格和库尔特-迪布纳。
    更令人奇怪的是元首居然临时改变议程推后了博特的发言示意迪布纳先讲——他负责第三个铀工程小组。
    迪布纳第一句话就震住了在场所有人:“尊敬的元首我们的铀-石蜡三维反应堆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中子输出量指标超过了海森堡教授原先主持的莱比锡实验堆中的最佳情况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他最新的建设成果。”
    海森堡当然认识迪布纳事实上很早以前后者还曾向他请教过理论问题这所谓的“三维反应堆”也不是新名词2年前他就听说过“铀砌块呈格栅式摆放”的设计方案——让块状铀置入减速剂包围中不是以二维平面覆盖而是呈三维立体环绕。不过他对此很不感冒理由是3点:第一这不是迪布纳的原创是德军在占领法国后迪布纳从居里实验室里库存的实验档案中翻出来并加以系统化总结的;第二海森堡不认为这方案有多少创新之处充其量只是对他莱比锡实验堆的改进;第三迪布纳本人毕业于哈雷大学理论水平低一些在学术领域内名头不响他认为对方只是个二流人物。
    再加上他对迪布纳也看不惯:后者不但加入了国社党还有鲜明的国社言论和政治痕迹自诩为道德楷模的海森堡对此不屑一顾。在他心目中博特可以算能力仅次于己、且有不同学术见解的竞争者迪布纳充其量只是个学术骗子——看看他的后台就知道了居然是帝国邮政部长!老天邮政部也能与核研究扯上关系?
    迪布纳第二句话更令人震惊:“综合实验成果与铀元素提取过程我认为制造炸弹是可行的这比使用反应堆充当能源供应者要简单且直接。理由很简单炸弹不需要考虑防护、维持、养护只要将力量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即可而充当能源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安全、防护、稳定运作等多种因素困难很大。非要说核能源具有优势只有原料提纯具备一些优势如果原料不存在制约问题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一枚炸弹——这时间我认为是3-6个月。”
    现在不但是海森堡这样的能源派连主张造炸弹的博特也震惊了——他还没敢这么说话。施佩尔转过头看了看海森堡只见他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似乎对这种言论很不屑不过元首在场他不便表示出来。
    霍夫曼似乎没留意到海森堡的态度反而温和地点点头:“再介绍一下你们在莫洛维茨的成果……”
    一说起这些施佩尔就皱起眉头他想起来了:法本公司投资巨资在莫洛维茨建设了一个大型丁纳合成橡胶工厂距奥斯维辛集中营仅仅6公里去年整体工程建成法本公司为该项目投入了9亿马克。令人奇怪的是该厂从未生产过任何合成橡胶但消耗的电量却超过了整个大柏林地区。
    合成橡胶现在已不像开战时那么迫切了在印度洋航线打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