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一章 冻土(4)(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让kv-3进行远距离瞄准射击实在是难为了这些坦克兵因为落后的观瞄系统与散布极大的85mm坦克炮并不能提供这种便利。在双方视线程度不对等的对射中只有虎式发射的炮弹不断击中kv-3而红军反击的炮弹却很少能击中虎式难得有一发击中虎式的正面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倾斜装甲。
    不过德军也发现对面的俄国坦克有些难啃在1500米左右的距离上如果对手是t-34基本上只要命中就绝无幸存的道理但今天却不一样好几发炮弹打过去明明命中了对手却无法奏效:要么无法击穿要么产生跳弹。事后德军才知道kv-3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20mm虽然不如虎式100mm倾斜装甲的防御水平但比起t-34的防御水平来却足足上升了两个档次。测试结果也表明只要俄国装甲钢没有质量问题虎式88mm火炮在1500米之外是无法将其击穿的。
    在捷克有一条t-34生产线负责对缴获的t-34坦克进行维修改造以便投入后续使用德国军工专家对俄国坦克质量非常敏感令他们感到困惑的一点是t-34的整体质量特别是装甲钢质量非常不稳定有些型号和批次的t-34质量很好防御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指标而有些t-34的质量却很糟糕那脆弱的装甲甚至连37mm反坦克炮发射钨芯穿甲弹都防不住——而37mm反坦克炮已从德军中撤装了。有些装甲指挥官甚至感慨为什么台风战役时碰不到质量这么差的t-34呢?否则那时根本就不会产生t-34危机。
    虽然战时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体系会趋于弱化但对如此不稳定的质量体系德国方面也深感诧异以至于工厂对缴获坦克还额外增加了测试与检验环节那些质量差的产品会被毫不留情地拆除只保留底盘用于进一步装配——这不但增加了工时而且降低了产量军备部在考虑是否不再改造缴获坦克而干脆直接生产全部配件但这似乎又与集中精力确保重点型号生产相矛盾。
    这问题说穿了其实一钱不值因为红军无法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装甲钢供应在英美承诺支援的装甲钢多次泡汤或被德国截获后装甲钢短缺已成为制约红军坦克生产的核心问题而自产的装甲钢不但产量少且质量很不稳定。如果是和平时期主管生产的官员一定会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建设”社会主义但非常时期的思路并不一样先保证有无其次才是质量。再说质量好坏并不太过于影响作战寿命200小时和2000小时的飞机发动机一样可以使用——反正大多数飞行员都活不过头200个小时;质量好或者差的装甲钢一样能用来生产t-34——反正他们都经不起虎式坦克的攻击。不过这批kv-3却是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新装备所使用的全都是进口的优质材料与配件因此装甲质量非常过硬。
    “敌人的正面装甲很厚换特种穿甲弹。”
    随着卡里乌斯一声令下装弹手立即将一发钨芯次口径穿甲弹推上膛在奥地利钨矿大规模开采、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钨矿全部售予德国再加与日本进行了物资贸易与交换后德国总体钨资源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充分供应机械、装甲与其他装备生产后还有余力供应炮弹这种一次性消耗。虎式重装甲营的坦克兵们远比历史上幸福每辆坦克能获得16枚成本更高、制造更困难但穿甲能力也强得多的钨芯次口径穿甲弹(历史上一辆虎式很少得到超过5发的配置考虑到现在虎式坦克总体拥有量是历史的好几倍霍夫曼也有资格拍着胸脯扮土豪了)。
    卡里乌斯自言自语道:“再打不穿就只能靠近一点了……”
    “哐啷”一声炮弹被迅速击发这发承载着众人期望的特种穿甲弹没有让人失望果断地穿入了kv-3那厚重的正面装甲并将其击毁。
    “第三个战果。”
    眼看本方坦克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布布诺夫上校急了他命令步兵跟着坦克冲出去为部队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