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俄罗斯的冬天(1)(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约瑟夫-斯大林同志站在巨大的地图前关注着最新标注的敌我动态久久凝望出神偶尔还能听到发出的一丝叹息声。
    大战的日历终于翻过了1943年德军与盟军在非洲与中东战场打得火热但在苏联战场上却再度沉寂下来。如果是以往他巴不得有这样的喘息之机以便能让伤痕累累的红军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但现在充满他内心的只有焦虑和惶恐。
    冬天照理是红军发动反攻的好日子在1941-1942年的第一个冬天红军凭借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顺利地将德军击退了250-350公里取得了盟军第一次胜利1942-1943的第二个冬天他本也想如法炮制同时把进攻重点放在了顿河前线但却在南方集团军群前面连连碰壁虽然这两个月的损失也不小但与战争初期特别是夏季德军进攻时的损失比较起来红军实力并没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但反攻就是打不下去。
    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德军就在为冬季防御做准备不但调集、补充了大量冬季作战物资还放弃了众多突出部地段尝试拉平战线甚至面对斯大林格勒这样诱人的目标都主动撤退夏秋之交的德军局面看上去被动了一点但整体实力并未受影响反而大大增强了自身防御能力将红军的追击和反攻打得粉碎。从11月份开始通过连续的沃罗涅日进攻战、大河曲部之战和随后的顿河前线拉锯战将红军在夏秋之交囤积的兵力和物资消耗得一干二净。这一切都迫使斯大林只能一方面调集远东力量向西转移另一方面将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后备力量也用于弥补一线损失。
    红军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虽然维持着超过敌人的优势兵力但面对德军的坚固防御体系和灵活的机动防御就是打不过去。曾经轰轰烈烈的“天王星计划”最后无疾而终以围剿霍特集群为目标的“土星计划”虽然仍在实施效果也并不太好前期几次试探性进攻均未取得成效不但损失了相关装甲兵力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对虎式坦克的恐惧这种动辄打出10:1以上交换比的重型坦克成了苏军坦克部队挥斥不去的噩梦面对越来越多的德国重装甲营——曼施坦因现在有4个重装甲营红军坦克旅已不能安全地独立行动了必须抱成团按坦克军规模行动才能展开作战但这样大大削弱了自身的机动与灵活也是造成作战不利的根源所在。
    面对日趋完善的顿河防御体系华西列夫斯基已经有所动摇甚至提出仿效夏秋之交的德军主动撤退、脱离接触把防线安排在斯大林格勒一带以主动示弱的方式引诱德军进攻但不管他如何操办德国人丝毫不为所动更没有要进行追击的意图仍然在顿河防线后面进行热火朝天的防御体系构建同时抓紧时间从后方接收兵员、装备和补给进行增补与编制调整。倘若华西列夫斯基派出诱饵部队则常常被一口吞掉——现在老奸巨猾的曼施坦因成了一条只吞饵不上钩的大鱼。
    对德军而言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裁军扩师行动陆续完成之后德军又着手进行武装力量分布调整与1943型陆军师的建设。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这是德国对在原苏联土地上建立的独立国家统称)开始建立并积蓄武装力量德军一步步将后方补给渠道交给了他们这些东方国家的国防军也不负众望成功遏制了游击队势力不但能够维持非常畅通的补给渠道还让德军大大增强了前线兵力密度甚至德国总参谋部还能组建东方集团军群为东线提供战略预备队。这不但意味着红军已不能指望通过西线战事的加强让德军疲于奔命还会面对状态越来越好的德军各师。
    面对这种尴尬不已的鸡肋状态红军总参谋部有过争论一种是继续在前线与德军对峙哪怕付出更大的牺牲也要保持对德军的压力一种是三个方面军脱离接触退到伏尔加河后休养生息去。朱可夫是第一种意见的倡导者所以他还在不遗余力地修改完善“土星计划”华西列夫斯基是后一种意见的倡导者。本来斯大林面对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