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交易(3)(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柏林与东京忙着进行大规模一揽子交易的同时凯塞林也在北非和中东进行大量可观、重要的交易过程。
    法鲁克一世很爽快或者说很识时务在开罗英军南下非洲集团军进城的当天就签署了大量条约和命令一方面是废止与英国的一切条约同时以英国殖民统治给埃及造成大量损失为由没收英国官方、私人在埃及的全部财产同时还骇人听闻地提出了“100亿英镑”的赔款追索;另一方面他爽快地颁布了声明表明埃及完全独立自主并加入轴心阵营战前英国人在埃及最重要的权利包括运河控制权、驻兵权、各主要港口控制权全交给了德国人。
    这一点就连埃及首相马希尔都始料不及他原以为埃及还能有机会在风暴中“严守”中立的但既然国王都签了字他也只能被逼无奈地在条款上副署。
    面对马希尔的抱怨胖子国王也不懊恼只讲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英国人短期内回不来了德国人却要在这里呆很久他们充其量只比英国人好一点如果我们不爽快表态你以为他们会有很好的忍耐力?不会换个人上来?想杀我的乱民和叛党一直都不少德国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能下手再换个人就不这么做了?我可没那么天真。这种事就像人生既然不能抗拒那就尽情享受吧。”
    一席话说得马希尔无言以对。
    在这样的顺水推舟之下德埃双方协定迅速达成。其实埃及政府从中还是狠狠赚了一笔的大量的英国产业没收之后又趁机发卖给了国内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有权人士只有个别倒霉人物在斗争中失败被当作“叛国贼”给处理了埃及政府原本债台高筑的局面立即缓解了不少连带公债的交易价格和埃及国内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上去了不少——至少现在局面是安定了埃及在这样的风暴中居然没遭到太多损失简直就是真主保佑。
    大资产阶级对一切很满意不但因为他们如愿以偿地控制了很多原本一直被英国人把持他们不能涉猎的产业和地块还因为他们手中积压多时的棉花终于找到了销路——全部由政府以发行公债的方式购买了。棉花是埃及最大宗的出产物资德国和一干轴心国曾经是埃及棉花非常重要的买家而英国因为有更便宜的印度棉花和美棉供应埃及棉花并不是急需。
    战争开始后应英国的要求埃及棉花逐渐断绝了卖给轴心国的渠道但多出来的份额英国方面只象征性地采购一些埃及政府和大资产阶级一再要求英国包销英国只愿意出美棉的价格——那价格指数还不到埃及棉花的70%利益受损的商人们如何肯干。一来二去之后居然积压了42万吨棉花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现在不但积压的棉花立即有了市场连后续的生产也提前预定了凯塞林告诉这些资本家尽快放开生产农产品德国全包了。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埃及通过发行公债收购棉花然后再与德国进行军火交易——双方互相对出售价格打8折。埃及一贯使用英国武器建立独立国防军后为与原有武器配套依然准备采用英国装备这使德军在亚历山大港和开罗城的缴获立即就有了市场除部分紧缺装备(如谢尔曼坦克、卡车、吉普车等)被德军收走自用之后凯塞林表示其余都可向埃及出售价格根据英国向埃及出售的价格打9折后再打8折。
    埃及人对德国的开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甚至还窃喜占了点便宜少壮派军人则对国王慷慨大方同意扩军并充实装备的举动大为拥护在英国人掌权时他们可是摸不到坦克边的更别说高级军官的位置德国人吃相比英国人好看多了至少他们不会强行安插军官进来控制军队就连顾问和教官也只每个营安排了一个随着埃及军队吹气球一般地扩军到5个师之后连带法鲁克一世的威信也提升了一点。
    凯塞林非常清楚英国历年出售给埃及的军火不仅质量差而且价格高就算是这样打折其价格还是虚高而棉花打完折之后却只比市场公允价贵了一点点德方其实才捞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