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节 小沙弥(第3/3页)  虎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岩罕是被查访的第二十九户村民。
    他四十多岁了家务常年是上了年纪的母亲以及妻子在操持。有一子一女女儿很小还不到三岁。
    与之前的查访对象一样岩罕对昨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我昨天吃过晚饭就去了寨子东头的岩温龙家里打牌夜里两点多才散。”
    傣族男人不事家务几乎所有活计都是女人操持。“打牌”这种事情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卫生局也就是不涉及赌博的正常牌局。大多数时候玩的是“双抠”讲究些的就玩桥牌。
    另一种是赌局以“扎金花”为主。受外来影视尤其是港片的影响开始玩“梭哈”后来也玩德州扑克。
    岩温龙是村子里较为富裕的人经常约着朋友在家里打牌。在之前的查访过程中就有人提起岩温龙昨天晚上约人打牌。岩罕说了几个当时在场的人与之前的资料都能对上。
    张青卫一边做着笔录一边认真地问:“从岩温龙家里出来的时候都有哪些人和你在一起?”
    岩罕说了三个名字都是之前查访过的对象证明他没有撒谎。
    张青卫又问了几个程序化的问题从岩罕那里得到回答后他转向坐在旁边的虎平涛目光和表情都有些疲惫。
    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他们正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一个矮小的身影顺着楼梯跑了上来。
    那是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小和尚。
    岩罕笑着介绍:“这是我儿子岩帕。”
    虽然国家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可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来说他们更习惯把男孩子送到当地佛寺当和尚。
    这是傣族的信仰和传统。通常男孩长到八岁就进寺庙当小沙弥在那里学习本民族的知识。等到完成学业可以选择继续在寺庙修行或者还俗。所以在版纳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小和尚与小女孩游戏玩耍这一切都很正常毕竟尚未成年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
    “帕”这个字不是本名而是成为小沙弥后师傅所起具有宗教意义的僧名。
    等到成年后还俗还会再改过来。
    岩帕毕竟是个孩子虽然身穿袈裟也改不了嘴馋的性子。他顺着对屋内众人行礼然后走到柜前拿起一块摆在盘子里的麦芽糖舔了一下本想塞进嘴里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于是不好意思地摸了下光秃秃的头顶把糖块放回原位。
    村长岩相被他这一系列动作逗得乐不可支连忙说:“吃吧吃吧!这是在你自己家里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是吃了还不够我再给你买。”
    岩帕飞快地往嘴里塞了一块糖跑到父亲身边坐下憨憨地笑着也不说话。
    岩罕侧身看着儿子疑惑地问:“你怎么会今天回来?师傅知道吗?”
    按照习俗傣族男孩一旦成为小沙弥吃住都在寺庙。如果没有得到师傅允许就不能回家。
    毕竟这是一种修行。
    岩帕点点头:“是师傅叫我回来的。寺里都在传村里死了人公安在挨家挨户的查。师傅让我们回来配合调查等问完了话晚上再回去。”
    和尚也在与时俱进。其实这种做法很聪明一个寺庙里好几十人等到顺着问完天都黑了。还不如干脆给小沙弥们放半天假各回各家也省得麻烦。
    岩罕笑道:“也好。你母亲做了甜糯米饭本来想着明天给你送过去晚上你走的时候顺便带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