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九章 钞能力(第1/3页)  锦衣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吏部。
    杨廷和这天来访本是过问京察和大计之事却正好遇到刚到任京师的新任吏部右侍郎何孟春。
    何孟春在嘉靖初年算得上是杨廷和派系中反对张璁大礼议的核心人物年中才从南京兵部右侍郎任上改迁京师吏部右侍郎一路颠簸来到京城不足半月。
    何孟春跟杨廷和算是旧识何孟春对杨廷和异常恭敬详细说明了一下手头上的事情。
    随后何孟春离开吏部尚书乔宇过来跟杨廷和对接。
    「……感觉怎么样?」
    乔宇笑着问道。
    正德十六年乔宇以南京兵部尚书调为京师吏部尚书接替其位置的就是王守仁而此番何孟春被调到京城来还是乔宇主导。
    在大明这种派系内部的调动属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般都是老上司升迁职位就留给最忠实的部下或者上司调任京城手下也会跟着过去这就叫一荣俱荣。
    乔宇的意思就是询问杨廷和何孟春这人你觉得怎样?
    是否可堪大用?
    杨廷和没正面评价何孟春只是问道:「现在吏部的差事你可还能支应?」
    「刚开始还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久了理顺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左侍郎的职位几时能定下来?有时候……部堂事还是需要有人撑着才好。」
    乔宇有些为难。
    嘉靖元年吏部还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当年参劾宁王出名的铁头胡世宁从云南调京城为吏部左侍郎结果胡世宁到京城后便以水土不服卧榻不起为由直接告病卸职。
    这件事在朝野掀起了不小波澜。
    胡世宁属于中立派系既没有主动向传统文官势力靠拢也没有加入以新皇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意向就是个刺头。
    这次胡世宁发病很急据说连下床都很困难至于是真病还是假病或是以小病装大病无从知晓。
    历史上也是到嘉靖四年时胡世宁才被重新启用继续当他的吏部左侍郎而那时杨廷和已退下新皇完全掌控了朝堂局势。
    杨廷和对于拉拢胡世宁没什么想法。
    这个人别人都称颂其耿直因为参劾宁王还去辽东过了几年苦日子算是朝中「网红官员」朝廷以胡世宁的精神鼓舞普通读书人若因为不是自己人就直接把其官职拿下影响太过恶劣现在知难而退对杨廷和来说乃是好事一桩。
    「此事陛下有意插手目前的情况是吏部、兵部、刑部等衙门陛下可能会各安排一名侍郎反之……嗯……」
    有些话杨廷和不需对乔宇隐瞒但也不需要说得太过详细。
    乔宇点点头表示知晓。
    如今朝堂上没有严格意义上属于新皇的人都是文官派系当政但户部和工部相对来说靠向新皇那边多一点毕竟户部尚书孙交和工部尚书赵璜都是因朱四提名而成为尚书但孙交和赵璜在朝堂事务上多持中立态度。
    而吏部、兵部、刑部和礼部则算是杨廷和派系的自留地其中礼部的情况不太明朗。
    虽然礼部尚书毛澄一直是杨廷和议大礼的支持者但因其并不是新皇登基后才上位属于朝中的老资历礼部又是个讲究礼法规矩的地方毛澄近半年来跟杨廷和貌合神离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毫无保留地支持。
    而吏部尚书乔宇、兵部尚书彭泽和刚到京城不久的刑部尚书林俊则是杨廷和最坚定的拥趸他们三人很清楚是杨廷和把他们扶到现在的位置上自然需要投桃报李。
    但文官完全掌握一部新皇无法插手会造成君臣间的嫌隙。
    所以君臣间
    的默契是杨廷和所掌握的吏部、兵部和刑部朱四有意各安排一名侍郎……至于杨廷和说的「反之」则没那么讲究因为如今户部和工部内除了两位尚书其余人等都倾向于杨廷和不需要他特别做出安排。
    ‘那这次京察可有特别需要交待的地方?
    乔宇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