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九章 杨家门生?(第1/3页)  锦衣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礼部衙门。
    杨廷和亲自前来问询礼仪事提到今年皇帝缺失籍田礼以及宗庙供奉等事宜。
    礼部尚书毛澄顺带将此番会试上榜名单交给杨廷和审阅算是一次非正式的请示毕竟从道理上来讲杨廷和即便贵为当朝首辅也无资格过问会试的录取情况。
    如今天子南巡内阁大学士梁储和蒋冕随驾出征京师中一切事务都由杨廷和来做主这跟以往英宗出征安排弟弟监国不同杨廷和这个首辅就相当于监国京师大小事项只要不涉及皇帝身边近臣他都可以做主。
    杨廷和看着长长的名单上面不但列明了考生的出身、籍贯、名次和五经本经等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笔稍微标注了一下。
    杨廷和草草一看问道:“不知其中可有值得重用之人?”
    毛澄笑道:“有几人本来就才名卓著比如会试中排名靠前的杨维聪便是顺天府有名的儒生。”
    “杨维聪?”
    杨廷和这才留意到榜单上的名字可惜看不出什么端倪想了想问道:“可是与小儿用修平时走得很近的那个举人?”
    “正是。”
    毛澄没什么好避讳的。
    杨廷和先是有些忧虑似觉得将儿子的朋友录取为进士或招来非议但随即面色便释然了大概觉得如今朝中正需要“自己人”撑场面不用顾虑太多。
    即便他的脸色转变得很快近乎无迹可寻但对于毛澄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来说杨廷和的神色变化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
    毛澄又道:“不过此番会试南地考生名列前茅者居多尤其湖广之地前五占了四席。举南宫第一的……名叫朱浩出自安陆军户之家年纪轻轻虚岁不过十四便已在乡试和会试中连拔头筹士子中名望不浅。”
    “嗯?”
    杨廷和皱眉。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名望不浅?
    这是怎么界定的?
    毛澄显然只是找个托词难道他要告诉杨廷和其实这个朱浩考试前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没人在意这个来自湖广之地的解元?
    到会试开榜才发现居然录取了个少年郎当会元?
    毛澄只能说这个朱浩名声在外这才显得这次会试录取没什么问题。
    “安陆之地军户?”
    杨廷和眯眼打量朱浩的简介。
    寥寥几字只说朱浩出自军户之家连锦衣卫出身都没列明。
    毛澄介绍道:“系锦衣卫千户之家朱家所出其祖父系平定岭南叛乱有功的锦衣卫千户朱明善堕马卧床多年……”
    实职锦衣卫千户的经历毛澄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现在朱家出了个进士更是需要详细勘察调阅过相关档案、提前有所准备的毛澄自然能对杨廷和说明具体情况。
    “老夫倒是有所耳闻听闻先皇让其朱家迁居安陆……如今过去近三十年了。”杨廷和道。
    毛澄笑道:“这个会元倒是忠良之后。”
    显然毛澄并不知道朱浩父亲的经历不然这句“忠良之后”就更加准确。
    杨廷和突然指着朱浩父亲一栏问道:“其父是怎么一回事?”
    “应该是已亡故具体情形不知。”毛澄坦言相告。
    “嗯。”
    杨廷和点头。
    对于朝臣来说未来当官有两次必须要在家休沐的经历即父丧和母丧一次二十七个月加上来回路上耽搁的时间几乎就是两年半到三年这段时间算是强制休沐就像杨廷和的两次守制分别在弘治十二年和正德十年弘治十二年时杨廷和还未身居要职而正德十年时他已为首辅中间出缺的时间就由梁储暂代首辅。
    所以对于一般进士来说考中进士之前父母中有一人过世等于少了一次长休沐的机会跟用人单位考虑女员工将来是否要休产假的问题一样这时代的人特别提到父母是否尚在的问题以此作为一种另类的甄选方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