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第2/4页)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丁润和高求。
    丁润的问题是他可以做兵部的事但是朴实无华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不会写奏章以前皇城司根本不会考虑向皇帝递奏章顶不死入宫面圣问几句话开封府判官时也不需要写有权知开封府的顶头上司在呢……
    关键是鲁达和杨志作为丁润的副手也不会写偏偏这三个大老爷们脾气都挺倔觉得让其他吏员帮着写很丢脸就硬憋虽然没到三天憋出六个字的地步但奏章的质量可想而知。
    对此李彦表示书院的进修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求的基础则是所有人里面最差的。
    幸运的是他从辞官后的学习内容已经不是书画金石、诗词歌赋、相扑蹴鞠而是转向真正的文治提升处理公务的水平为此连蹴鞠都丢下了唯独这点有些可惜~
    不幸的是吏部尚书的工作确实很难。
    所以每本奏章都能看出这位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在重臣里面又是毫无疑问地排在末尾。
    令李彦欣然的是高求拿出了当时讨赵佶欢心的劲头如今埋头扑在了提升自己的过程中。
    如果完全不是那块料还不思进取的君王硬要升为高官要么是揠苗助长要么就是祸害朝纲。
    武则天和武氏子弟就是最佳的例子武承嗣、武三思那样的蠢材也能成为宰相……
    李彦自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给予高求的是施展抱负的机会。
    曾经靠蹴鞠上位的幸臣能硬抗十二块金牌成为光复燕云的大功臣那为什么这位大功臣又不能提升自我成为胜任职权的吏部尚书呢?
    当然李彦愿意等高求的水平慢慢追上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政权初期但凡重大的决策都是由他亲自作主。
    此时以【量子阅读】看完奏章后李彦抬起头来:“各州县学子的名单既已报上接下来的省试安排也要有所调整不可再按照传统为之。”
    蔡京道:“请殿下放心此番解试和省试间隔仅有两个月各路驿站方面确保通畅学子们齐聚燕京后住宿方面早早安排太医院那边也调配了几位医师过去做到有备无患。”
    李格非道:“学子们都拥护殿下的决定只盼着早早开考一展所学。”
    李彦颔首:“虽然此次科举的都是北方人但考虑到路程两个月时间还是显得仓促了以后还会调整而但凡这类改变都要尽量考虑到天下人的适应不可一意孤行。”
    对于这位权力越大却依旧能约束己身的殿下众臣是真心敬服的:“殿下圣明!”
    但李彦真正的目的在场众臣都没看透。
    今次科举依旧是三场地方上州县的解试、燕京中书省的省试和最后面圣的殿试只是在时间上面做出调整解试和省试仅仅间隔两月。
    以前的科举长达大半年主要是解试和省试间隔就半年为了各地学子的身体着想给予他们习惯京城环境的时间不至于因为水土不服生病导致发挥失常。
    再看看后世明清对于赶考读书人的待遇宋朝当真是极为用心。
    可太过用心显然不行。
    宋朝过于抬高士大夫的地位使得这个阶层所享受的待遇远远超出他们所能创造出的社会价值新朝不会矫枉过正变得重武轻文再回五代治理国家总要大量的文人但肯定要着手压制士大夫的地位。
    不过人上去了就很难下来由奢入俭不光是难而是太难了所以李彦不会贸然将士大夫拉下来使得社会动荡而是先从方方面面的细节做起。
    此次科举就是一个切入点因为许久没有举办士子们都盼着呢别说间隔两个月只要能足够赶来燕京再折腾我们都行。
    这样你情我愿的改变就很好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对于科举的改革还在后面好多套组合拳等着……
    文教先告一段落李彦转向都督府:“河东高托山已经伏诛现在祸乱地方的是一群害怕被公审的恶霸依诸位之见多久才能平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