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第1/2页)  魏晋干饭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
    除了洛阳西平和陈县等有书局和学堂的地方也领命举行了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都要去书局学习半个月。
    书局的师傅们教他们排版、上墨、上纸、印刷等工作还会从中挑出好苗子来学习刻字和烧铸。
    在学习的这半个月里各学堂和书局收集好他们的意愿再一起商量然后将各人分配好。
    这些学生有个统一的名称——学徒他们有半年的实习期通过以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工匠。
    工匠现在地位可不低了赵含章看重匠人除了优待流民中的工匠给他们更优厚的待遇外还派人重金寻找墨家学派的传人想要发扬墨家。
    加之赵含章严令八岁以上的孩子入学不论身份即便是奴仆之子也可进学堂一起读书这样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阶级间的界限。
    而匠从收置流民开始就受到优待与识字的文人一样的待遇这也让他们的地位飙升。
    如今安顿下来的灾民和流民谁不想成为一技之长的匠?
    他们甚至私下传言识字的人也属于匠他们的一技之长就是识字会数。
    所以学生们是很以成为工匠而自豪的。
    书局和学堂除了给各地新书局分配新学徒外还会选出一两个老师傅带他们。
    说是老师傅但其实他们也才进书局一年到三年现在书局里的师傅不论是做哪一项的只要满一年都算是老师傅了。
    没办法书局的岁数太小工人有限找到的有才艺的匠人基本上都去负担更重要的工作去了。
    除了人外各书局还会送新书局不少烧铸好的字模。
    各书局管事这才明白为何书局的字模早已够用但赵含章一直严令各书局工匠不得停止雕刻烧铸字模还给他们规定了每个月必须完成的字模数。
    各个书局的常用字都是一千个字全部根据《千字文》来刻除此外就是一些生僻字也会备用但基本上每个字只备三个字模而有些生僻字没准备的需要用到时就现刻所以刻字工匠每个书局都要有。
    常用的字模每一个字都至少有十个。
    一般书局还要时不时的刻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可再怎么样也不会每天都要刻字模。
    但之前上面一直有具体的要求每个刻字工每个月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烧铸出合格的字模各书局也不得侵占他这部分工作时间。
    其实忙起来的时候尤其是印教科书和邸报时书局的管事是有怨言的觉得他们做的是无用功明明书局忙得脚不沾地却还是得去做不需要的字模。
    这会儿赵含章命他们把储存的字模拿出来一个书局对标三个新书局必须要送足额的字模过去时他们这才意识到赵含章早已布局。
    任务完成的书局自然无惧当即派人去库房里把收好的字模取出来开始委派衙门的人给他们对标的新书局送去。
    而没有完成的书局赶紧趁着学徒们还在书局里学习立即命刻字工抓紧时间刻字和烧铸向上则说字模会和老师傅学徒们一起送到。
    各地也立即开始选地建造书局还跑去纸坊里买纸采购各种材料就等师傅们就位了。
    除了书局赵含章也容许各地开始建造纸坊但纸坊对工人的基础要求没那么高不必在学堂招工。
    要做纸首要就是力气大然后才是动作灵巧所以从民间便可招工。
    各地纸坊也在培养工人给新纸坊送去离得近的抢到纸坊落地名额的县令还可以选好工人后送去旧纸坊中学习。
    这样反倒少了工匠迁移的安家费等。
    一般来说书局和纸坊最好放在一个地方但实际操作时为了平衡各县的势力刺史们都会分开两个县放。
    又不是司州和豫州这样重要或者繁华的大州其他州人少经济萎靡分开两个县放还能让两个县多些活力只放在一个县岂不是好处都给了这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