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7章 戍边策(第2/3页)  终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围的尴尬境地。
    “再说河套蒙军若至燕山南下必经过沙漠即使是他们也不可能奔袭上千里而无补给在何处补给?河套。蒙古正是占据河套故能以此地放牧养马积蓄力量随时进攻中原;而若我方占据河套以此地可作为战略粮仓利用崇山峻岭闭关据守……”
    河套的意义李瑕也不用李曾伯多说。
    还是那一个对比汉王朝占据河套对匈奴虽远必诛。
    而宋朝没有占据河西、河套或许再加上燕云十六州因此始终处在战略被动、只有挨打的份。
    这也是为何宋军年年打胜仗却根本没办法逆转与蒙古的强弱之势。
    包括李瑕重生多年以来也是现在才渐渐发现自己以前的眼界太小了。
    以往说什么川蜀是宋朝的门户、汉中是川蜀的门户。
    当中原王朝连中原都没有要把川蜀作为门户着实是太辛酸了。
    看看汉唐的门户在哪里才能明白为何宋朝一直挨打、一直挨打。
    才能明白为何匈奴、突厥没能那样欺凌中原王朝而蒙古可以。
    这次李曾伯在陇西挨了打痛定思痛又或许是与吴潜谈过之后想到自己六十余岁高龄想要捉住这最后的年景最后再成就一番功业他渐渐显得激动起来。
    哪怕不敢比霍去病他也想效仿在安史之乱后为大唐收复河西的张议潮。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若说张议潮克复河西走廊是“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到如今历经五代、西夏蒙古左衽了几百年那是数都数不清了。
    李曾伯不仅是想要这份功业也是因这想到都觉得沉甸甸的痛、以及沉甸甸的责任。
    两人又说了许久……
    李瑕一开始真没想要吞下河西走廊与河套那么大的地方。
    听李曾伯一说他确实有些被说动了。
    拿下这样的战略要地对忽必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也确实只有这最后的机会了。
    但他还是很冷静提笔在纸上又标注了几点沉吟道:“下一个问题是我们打得下这些地方吗?打下之后又如何守?”
    李曾伯虽是今日才思考这个问题却已有了大概的思路。
    “若有两万骑兵足以攻打了。这片地域基本是西夏国故地看着虽大实则人口并不多……”
    说到河西走廊与河套的人口因大宋基本就没有占据过这些地方也只能依照对西夏的了解来进行推断。
    宋军对战西夏屡战屡败认为西夏有五十万兵力再考虑到西夏“无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而来”那西夏人口最盛时也不过在两百万人左右其疆域虽广却有太多沙漠人口集中在州城附近。
    在这本就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蒙古对西夏的屠杀也只需要用“灭族”两个字来概括。
    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上生存的原本是党项人。
    党项是一个融合了各部、高度汉化的族群现在被灭掉了。
    被灭掉的意思就是它已经消亡了没有了整个文明被抹掉了。
    除了被屠杀殆尽幸存的党项人一部分归顺蒙古成了蒙人、色目人;一部分逃往中原成了汉人;一部分南下吐蕃。
    至此整个河西走廊的人口更少基本都是征发来的探马赤军、从草原迁来的牧民、西域通商的色目人以及阔端一系从各地掳掠来的大量驱口。
    “河西走廊地域虽大却只需攻下西凉、甘州、肃州、瓜州等地即汉武帝所设的河西四郡……”
    李瑕一边听着目光看去见李曾伯的手一直捂在膝盖上。
    想必是年纪大了今日一下雨风湿发作。
    雨滴打在屋檐上响个不停李曾伯与李瑕也长谈了很久很久。
    他们所谈的事绝不容易。
    也必然面对蒙古军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