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一章 改良(第1/2页)  赵煦穿越成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请殿下示下。”
    科技学堂门口,王应向赵煦拱手。
    “上次本王让你膛削火炮,让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大大提升。”赵煦缓缓道。
    “的确。”王应点点头,到现在他还因此事对燕王充满敬佩。
    这次改造让王府亲军的火炮大大优于卖给势族的火炮。
    而据说,北狄造出来的火炮不过和他们卖给势族的火炮半斤八两而已。
    如此,北狄若是再同燕州掀起战端,必会让北狄吃大亏。
    “这次本王让你改造的则是燧发枪,给他们添上膛线。”赵煦的眼睛眯了起来。
    由于燧发枪的枪管本身就是钻头钻出来的,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再切削一次。
    提升燧发枪射程和威力的唯一办法就是给滑膛枪刻膛线了。
    “膛线”王应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如同过往许多次一样,陷入迷惑。
    赵煦于是将膛线的概念和他讲了一下。
    当下,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叫前装滑膛枪。
    由于是滑膛,子弹射出时候,难免会在枪膛中撞击内壁,再飞出。
    而撞击过程中,子弹的弹道到底指向哪里,无法判断。
    这便是为什么滑膛燧发枪只能依靠密集队形来提高杀伤力的原因。
    单个燧发枪兵还不如一个弓箭手具有威胁。
    但在枪膛内壁刻上膛线就不一样了。
    由于膛线的作用,子弹射出之后是螺旋运动的。
    这会让子弹的弹道变得稳定,不但能提高精确度,还能提升射击距离。
    “墙壁内刻蚀膛线竟然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王应吃惊不已。
    赵煦点点头,“事实胜于雄辩,你按照本王的要求制一把线膛枪出来即可。”
    说罢,他蹲下来,在地上画了个钩子一样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拉刀,和水力镗床的镗刀一样,都属于刀具,回去之后,你先把拉刀打磨出来,然后再刻蚀膛线,至于膛线怎么刻蚀,间距多少,本王晚点会让人给你送去。”赵煦继续道。
    “是,殿下。”王应直直盯着地上的图案,随即伸手将其磨平,不让人发现。
    交代了这件事,赵煦折身回了王府。
    书房里,他拿出笔绘制枪管内部的膛线图。
    一般来说,枪的口径越大,膛线越多。
    燧发枪的口径还是很大的,所以他画了六条膛线。
    而当代的机枪也不过八条膛线而已。
    一盏茶的功夫,赵煦面前的图纸上便出现了六条膛线。
    在膛线之间,他还标注了距离,这就是膛线的缠距。
    如此,王应拉膛线的时候,只需按照这个距离拉就行了。
    接着,他又把拉膛线的步骤写了下来。
    由于膛线是螺旋形的,所以拉膛线的时候自然不能直来直去的拉。
    而是要让拉刀斜着拉,再保持六根膛线平行,如此完工之后,总体上才是螺旋分布。
    绘制结束,赵煦令人给王应送去。
    等待大颂第一只线膛枪的诞生。
    在当代。
    线膛枪在十五世纪便出现了,当时被称为来复枪。
    十七世纪,丹麦军队首先装备了线膛枪。
    但这个时期,大部分国家的军队还是不愿意大规模装备线膛枪,只是让少部分散兵使用线膛,作为袭扰敌方阵列使用。
    这倒不是其他国家愚蠢,而是线膛的存在让枪膛的密封性降低了,所以只能加大子弹尺寸。
    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装弹变得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借助锤子。
    不过由于线膛枪的优越性,十八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民兵还是大量装备了线膛枪。
    而直到十九世纪中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