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按兵不动(2)(第1/2页)  快穿之乘风破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思玄的子侄辈里挑选一个,不是很难,即使公孙杀了很多宗室子弟,还是给留下了可供挑选的人,比如现任辽王c襄王,都是思玄的子侄辈。
    但也有难处,这些子侄辈都比思玄大,过继给思玄当继承人,不是那么合乎情理,只能再往下一辈挑选,可惜下一辈小的又太小了,最大的也才五六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大,这是妥妥的幼主,很容易引起动荡,比如外戚擅权。
    瑞王将目光移到了沉默不语的魏王李让身上,“不如迎魏王承继大统,魏王正当壮年,文治武功颇盛,天下百姓也应需要一个年长的君王。”
    福王说话直,直接道:“我看真是没有比魏王更合适的了,不是太小,就是太老,中间的那些呢也是很不稳重,远远不如魏王,让魏王承继大统,也能让列祖列宗安心了。再找些娃娃,身体差,保不齐哪天又出事了。”
    他感到深深的糟心。
    一年之内,两场国丧,一个还那么年轻就死了,走到了他的前面,真是晦气,他看到这场面感到自己的寿命都要短了。
    瑞王c福王两人发话了,众人皆是沉默不言。
    这些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个个都还沉浸在年轻皇帝驾崩的消息里,震惊又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心中充满了疑云,他们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聪明人,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猫腻,他们的心里都有数,听到宗室里年长的福王和瑞王要求立魏王,心里更是跟明镜似的了。
    这分明就是一场早已经安排好的大戏,就等着鸣锣开唱,年轻的皇帝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员,他的死是必然的。
    三省六部的长官们频频低头,心中都在可怜年轻的思玄,那么有朝气,那么仁义,本应该会是个好皇帝,可惜熬走了公孙,没能躲得过宗亲。
    他们都是相当期待思玄能够慢慢成长,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们都在等这么一天,没想到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了。
    痛失明君,也让他们对魏王有很大的反感。
    敢于弑君的人能是什么好人?
    上台了以后不知道要怎么对待他们这一帮大臣呢。
    再者魏王是都城外的藩王,在魏国经营多年,自然有自己的大臣,等到魏王上位,这都城里的位子也要换人了,他们这些宰相们也要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们甚至预料到了魏王会比公孙还要狠。
    公孙适之接着整饬吏治的名头,打掉了一批酷吏,整倒了一批不肯听命于他的人,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官员没有动,而且对他们相当不错,毕竟是几十年的老伙计。
    魏王就不一样了。
    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同意魏王承继大统。
    中书令宋骞第一个站了出来,除了私心,他更在乎公义,他不想看到一个弑君的人君临天下,接受臣民的跪拜与景仰,这样的人得位不正,不配。
    “臣以为,理应该按照礼法,在下一辈的宗亲中寻找合适的人承继大统,延续先皇这一脉,若是直接跳过,选了魏王,只怕是不符合礼法,这宗庙牌位也不好定夺,臣恳请在宗亲中挑选一位合适的殿下入继先皇名下,承接大统。”
    有了第一个人出来发言,剩下的人也开始滔滔不绝。
    “臣附议——先皇是武宗陛下之子,魏王殿下乃是武宗陛下之弟,文宗陛下之子,若是即位,直接跳过两位先皇,甚是不妥,自古以来便没有如此为之人。”
    “臣附议——理应在宗亲中挑选一个合适的人,承接先皇陛下的大统。”
    “臣附议,我大唐向来是父死子继,实在无人才是兄终弟及,但也没有跨过去的兄终弟及,臣以为魏王殿下即位不甚妥当。”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福王和瑞王的脸上也挂不住了。
    他们今日本不想来的,他们才不愿意看到这些三省六部的长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