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淮河(第1/3页)  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军出京,精锐马队于大帅军先行,步兵轻装随后,而辎重等皆走沿江水路。
    国朝之初的百战虎贲,远不是后来那些乞丐一样凑数的军兵可以比拟。打仗意味着军功,意味着皇恩浩荡多赏几亩地,多赏布匹钱粮。大好男儿之前程富贵,皆在贼酋的头颅。
    运送辎重器械的船队,从京师水路出发,过长江过淮河,一直往北。
    月夏日,炙热的阳光打在浩荡的淮河水面上,滚滚江水此起彼伏的波浪之,似乎带着阵阵金光。
    沿岸,无数农田碧绿如翠,一眼望不到边际。
    淮河水流淌千年,孕育淮河两岸,养育无数英雄豪杰。从大汉群雄,到两宋豪杰,再到如今的锦绣大明,代代男儿自强不息,心比天高。
    江面上浩大的船队看似缓缓的前行,微风吹过战船瞭望塔上的大明旗帜,迎风飘扬。两岸,无数在田间的农人,停住手的活计,遮目眺望。
    那些赤脚的孩童,不顾大人的阻拦从田跑出来,沿着堤坝跟随战船前进的方向,迎风奔跑,嘴里大声呼喊。
    “大明大明”
    清脆嘹亮的童声,被风那么一吹,吹得好远,却没吹散。而是把这些声音扩散到江面上,围绕着战船回荡。
    “哈哈哈哈”
    曹国公李景隆站在船头,望着两岸景象,听着若隐若现的欢呼,豪气大发,仰天长啸。
    傅大帅还是给了曹国公些颜面,做镇后队押运物资,不必忍着身上的痛楚,在马背上颠簸。
    “这是淮河游,再往前到了下游,就是本公的老家”
    笑声过后,李景隆望着前方的景象,语气有些感叹的对身边卫士们说道,“当年,祖父携父亲,从老家去滁州投奔皇爷。祖宗保佑,我父祖,十余年披肝沥胆九死一生,方成就了不世的功业,给李家挣下泼天的富贵”
    他身后那些老兵卫士等,俱都是他李家的世代家丁,其有头顶白发年过五十者,闻听此言已经是热泪盈眶。而那些年轻人,则是按着腰刀,神色郑重之带着丝丝憧憬。
    一老兵缓缓开口,语气有些更咽,“那真是,九死一生,死人堆里打滚,阎王殿上游荡某当年追随老家主时,老主人不过束发之年,处州血战砍断了两口刀,被戳破了三副甲,依旧利于城墙之上。以大帅义子外甥之身,冲杀在最前,三军效死,贼人胆寒”
    李景隆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似乎在老兵的描述,看到了父亲年轻时驰骋疆场的英姿与豪迈,铁血与悲壮。
    “天妒英才”老兵继续哭道,“老主人英年早逝”
    “别哭,还有我父祖已逝,李家大任在我一身”李景隆依旧看着前方,肃然说道,“此次出征,我虽为随军参赞,但也不会堕了李家的名头,堕父祖的威名”说着,微微一笑,“我李家世代勋戚,身受皇恩,以后免不了出兵放马,征战四方。李家人喝淮河水长大,绝没有孬种”
    说到此处,李景隆轻轻抬头,几只水鸟在船头盘旋。
    “弓来”李景隆大喝一声,边上卫士已经送上弓箭。
    一身鱼鳞铁甲的李景隆矗立船头,迎着耀眼的阳光,微微闭眼,箭枝稳稳的指向天空。
    嗖地一声,气贯长空。射出的箭如流星,飞翔的水鸟之,最肥大的那只应声而落。
    “家主神射”卫士们轰然叫好。
    “哼”李景隆收弓站好,满是傲然,“为参赞不过一时权益,总有一日叫天下知道某的手段”说着,背着手站在船头,朗声开口,念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诗”卫士们轰然叫好,其一从小陪李景隆长大的侍卫,大声赞道,“家主真是武双全,俺大字不认识几个,可是听了家主的诗,觉得腔子里的血都热了,恨不得跟着家主马上提刀杀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