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结发(第1/2页)  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太孙背媳妇,只是走一个过场。
    赵宁儿的太子妃凤轿,已经直接停在了赵家的堂内。
    朱允熥背着赵宁儿小步的走出来,走得小心翼翼。不是赵宁儿重,她只是微微丰腴,而是赵宁儿怯怯的,朱允熥背着受不上力。
    礼官引着,二人传到堂。
    “给太孙妃升轿”礼官刚刚喊完,那边的轿子边几个宫人跪着已经把轿帘拉开。
    “你往上点儿”朱允熥胳膊托了托背上的媳妇。
    刚迈过一道门槛,朱允熥抬头,正好碰上赵思礼和夫人,关切的目光。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是女人以后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他们心里也还是有着万般不舍,千般放不下。
    赵母哭红了眼,赵思礼眼眶通红,强颜欢笑。
    “你们放心,我会好好待她”礼官等人诧异的目光之下,朱允熥说出了在他们看来于礼法不合之话,“以前你们待他如珍宝,以后我也会待她如珍宝。她嫁给我不是和你们分别,而是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爱她的人”
    说着,朱允熥对着赵家人微微点头,“岳父岳母,我先带她走,过几日回门的时候,我再带她回来”
    顷刻间赵母泪如雨下,赵思礼鞠躬行礼。
    忽然间,朱允熥感觉到脖颈上一凉,似乎有颗泪珠落在上面。
    “媳妇,往上点,我快背不住了”朱允熥笑道。
    两只手,顺其自然的搂住他的脖颈,让他背得没有那么用力。
    朱允熥的胳膊,又往上托一托,笑道,“老妹儿,挺沉啊”
    随后,赵宁儿落轿,礼官大喊,“起轿”
    然后前后共十名身着锦服的强壮宫人抬起凤轿,缓缓出行。为了这顶凤轿子能进来,赵家早在前几天就拆掉了围墙,临时搭建了一个大门。
    凤轿前,秦王晋王两位叔王,扶着轿杠。
    轿后,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随行在侧。
    迎亲的队伍从赵家出发,绕行经午门过东长安门,而后经过代表顺城天意的承天门,进东华门,过外廷三大殿经左侯门过东西宫,至于东宫景仁殿。
    轿停,宫人拿着羽毛扇,帷幔等物过来,护着赵宁儿的凤轿,准备请太孙妃落轿。
    二人缓缓前行,所过之处,百官叩拜,行至大殿。此时天色已经微微暗淡下来,紫禁城华灯万盏,彩色的灯火交织成一道道绚丽的光芒,仿佛仙境一般。
    朱允熥和赵宁儿在大殿门前停住,受群臣叩拜之后,再缓缓进入殿,进行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合卺礼。j
    合卺礼,起源于周,汉民古礼也。卺就是苦葫芦,一分为二,夫妻各持一边,盛着美酒。葫芦本就是吉祥的意思,一分为二表示夫妻二体。而两片葫芦的下面穿着丝线,又表示夫妻合二为一。喝下带着微苦的酒,表示夫妻二人同甘共苦。
    这套典礼之,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没有旁人,连老爷子都没有。
    朱允熥是储君,储君结婚当天,皇帝是不露面的,只能第二天享受他和太孙妃的拜见。
    不单是皇家,其实民间也是如此。大明传袭唐礼,而结婚当天那种在大堂叩拜父母的习俗,是北宋时期的礼节。唐之前,传统的礼仪都是第二天才见公婆。
    殿熏香微泛,富丽堂皇之带着让人愉悦的安静。
    朱允熥和赵宁儿缓缓入了大红色的宫殿,在礼官的指引下,面对面跪坐在红烛之下。
    宫人脚步轻轻,葫芦御酒食物等东西已经备好。
    礼官唱道,“拜”
    赵宁儿先拜,四拜。
    朱允熥回礼,拜两拜。
    这是郑重的大礼,即便是储君也要以礼相待自己的嫡妻。虽然二人身份有别,但是在家庭之,丈夫和妻子的位置是一样的。
    拜过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