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第1/2页)  雨燕的恸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只是把她送到了农庄。她的伤势太重了,医生说她现在处于危险期,不一定救得回来。”
    “塞拉一定能挺过来。”丽达坚定的说,“她是我见过的求生意志最强的人。”
    “或许吧。”彼得耸了耸肩,“有时候我觉得你们可恶极了,有时候又觉得你们的确值得钦佩。”
    “谢谢你的谬赞。”丽达问道,“我们还会见面吧”
    “当然了。下次来多里斯,我一定会请你喝一杯。”
    丽达点了点头。彼得压了压帽舌,合拢脚跟,朝她敬了个军礼:“那么,我出发了。”
    “好,你多加小心。”
    丽达还礼。彼得粲然一笑,背上行囊走了。她站在门口,目不转睛的凝视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道路尽头。
    彼得没有回到多里斯。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倒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被剜去眼球,割掉鼻子和舌头,浑身血迹斑斑,尸体被蹂躏得惨不忍睹。
    刺客偷走了他的行囊,但彼得遇害前就寄出了两个邮包,一个加急,一个普通,记载着真相的录像带正混在上万个普通邮包中飘洋过海,等待重见天日的时候。
    8月4日,港口联盟十一家报社联名发表一篇图文并茂的报道,痛斥军部灭绝人性,同时附上了彼得的生平和死亡时的照片。电视台随后公布了录像带和尸检报告,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军部根本弹压不住负面舆论。每天大楼外都挤满了记者,这件事甚至惊动了联盟,下令军部立刻撤军,公开向难民们道歉。
    彼得被两岸的人们视为英雄。他的遗体火化后,由曼索尔的红衣主教亲自运回首都,安葬在圣卡特琳娜教堂的烈士墓园。
    尽管坎特伯雷王国坚持不肯撤军,但在排山倒海的舆论之下,军部发生了分歧。军部付出惨重的代价得到了格尔达王国,已经无暇顾及图兰。况且图兰大局已定,如今军费捉襟见肘,无力支付又一场全面战争。
    8月9日,盖伊赫德遭到暗杀。事发时,他正在一名妓女的床上,刺客拍下了当时的照片发给报社。此事成为一个巨大的丑闻,一时军部高官人人自危。几天后又有三名军官遇刺,军部的元老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选出一位温和的军官,带了一个使节团到图兰谈判,希望在保全颜面的前提下撤军。
    按照元老们的意思,图兰政府应当释放起义中俘虏的将士,直到部队全部撤出国境。吉恩表示可以释放俘虏,但军部应当支付赎金。吉恩的部下却扣留了使节团,公然在大街上羞辱带队军官,把马粪泼了军官一身。
    这名军官名叫米卡艾尔霍尼克,图兰人总有一天会为这一举动后悔莫及。在联盟官员的周旋下,双方开始了谈判,最终达成一项妥协方案,坎特伯雷王国将在两年以内从图兰撤军,只在菲莱岛上留下约一千人的部队,其停留期限为六年的一个过渡期。军部显然不愿无条件撤离,但两国最终签署了解决方案。两周以后,坎特伯雷王国开始撤离图兰的部队。吉恩宣读了国王的遗嘱,并于当日就任图兰的首任总统。
    然而霍华德面临的局势却不容乐观。图兰独立之后,北方人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尽管霍华德宣布放弃复国,安道尔政府仍然把禁止埃里温归国作为承认新政权的前提。埃里温内部发生了分裂,突击队长巴萨姆艾尔拉尼亚宣布脱离埃里温,带着一群战士回到北方,继续和安道尔政府战鬥,剩下的战士无处可去,不得不随霍华德留了下来。图兰人对大量涌入的难民怨声载道,甚至要求重新建立难民营。
    为了解决难民问题,首相迪恩多明尼克将一份报告递交到联盟总部。一个由中立国家组成的调停委员会来到了图兰,在实际考察后,他们提出由一个慈善委员会出资,将难民遣送回国的方案,这个方案却遭到难民的激烈反对。至今为止,图兰境内滞留的难民一共十万余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