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初至大明 第七十六章 帝国新章(第2/3页)  大明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顾弘治帝的一生,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为人正直的大臣。虽在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他的本意是期望借符道之术强身健体,继而能更好的处理朝政,当得知被李广所骗后,弘治帝立刻改过自新。群臣稍加商议后,提出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为弘治帝谥号,很是符合弘治帝的平生。
    今天,是弘治帝出殡的日子,送完弘治帝最后一程,按照惯例,朝臣们需要回到太和殿进行面圣新皇,朱厚照看着金銮殿上的宝座,身穿明黄色龙袍的朱厚照没有登基为帝的喜悦,反而是一阵伤感,弘治帝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百官看着朱厚照,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只有刘大夏c杨一清这些朱厚照亲近的人才懂朱厚照的心思,这一天在以后的大明帝国历史上被称为“帝国新章”,大明朝自此开始新的篇章
    ,朱厚照开始执掌大明,踏入帝国崛起之路。
    朱厚照登上台阶,看着殿内的众臣,缓缓坐了下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一旁的谷大用声音高亢,看着底下的大臣,谷大用难掩心里的兴奋,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众臣沉默不语,弘治帝病重时,朝政一直都是朱厚照在主持,现在也没有特别的事情禀报,唯一让众臣关心的就是新皇登基,朝臣的位置如何变迁,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猜不透新皇的心思。
    三位阁臣互相看了看,刘健颤颤巍巍走了出来,“启禀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实无力再为陛下分忧,请陛下怜惜老臣年迈体弱,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瞬间殿内一片寂静,而后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健作为首辅为什么要在先皇出殡之日就请辞呢是不是新皇要重新组建内阁不少朝臣怦然心动,若真如此,自己是不是有机会进内阁呢
    朱厚照对着一旁的谷大用说“给刘老大人赐座”,等刘健坐定后,朱厚照扫了下面一眼,敲了敲御案,沉声说到“刘首辅历经四朝,数十年兢兢业业侍奉朝廷,胸有丘壑,腹有乾坤,为大明朝排忧解难。注重实务,不为些许功劳沾沾自喜;居官敢言,对朝廷不利人事敢于批评指正;以身作则,从不私下抨击朝政,何时何地都极力维护朝纲。考虑到刘首辅一生都为了朝政奔波,现在年岁确实已高,朕准许刘首辅退休”。
    朱厚照话音刚落,刘健一脸淡定的坐在那里。倒是大臣们轰然一阵作响,这叫什么事,不管新皇如何不喜刘健,至少得做个三辞三留的样子出来,朱厚照如此直白,让刘健情何以堪不少官员准备出来为刘健仗义执言,唯有礼部和商部的官员老神在在,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那里。朱厚照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朝臣议论。
    这事情在两天前朱厚照就单独和三位阁臣商量过,朱厚照先是叫来了刘健,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建议,朝政由皇帝和三位阁臣决议是不行的,而且国事繁杂,三位阁臣也没有精力一一应付,朱厚照提出扩充内阁人数,同时调整部分朝政,其中之一朱厚照是考虑到刘健已经七十多岁,朱厚照于心不忍再让繁杂事务缠绕着刘健。
    朱厚照轻声说“刘老大人,感谢您的大力支持。朕准备在太和殿建立名臣榜,只有对朝廷c社稷有大贡献的大臣才能入此榜,接受朝臣的敬仰,您是第一个上榜的人。另外,让您的儿子进宫,朕准备内阁办公厅,让刘杰进来锻炼一番吧”。
    这就是政治妥协和交换,朱厚照登基需要刘健为自己锤鼓助威,朱厚照也需要给刘健回报,刘健听完朱厚照的建议后,很爽朗的接受了。两人达成了默契,朱厚照再和李东阳和谢迁进行了交谈,刘健都同意了,两人自然不好说什么,而且也不涉及自己的利益,相反刘健走后,空出了首辅的位置,让两人都有些心动。
    礼科都给事中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