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治国理论(第1/3页)  大明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tbagtatbagt杨廷和看着朱厚照,不明白朱厚照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考校自己,好一会,杨廷和眼神闪过一丝决然“殿下,若想避免这种情况,要么是朝廷的赈济能撑到百姓到秋收,这种方法估计难以为继,朝廷负担不起。要么是杀一儆百,朝廷下旨,若有豪族在这种情况下巧取豪夺,朝廷重拳出击,这样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厚照笑了笑说“杀一儆百双方买卖你情我愿,触犯大明律哪一条了再说了朝廷能下这道旨意吗这不是逼着那些地方豪族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吗就算他们表面服从,暗地里呢”
    杨廷和淡淡的说“殿下,非常时期可以行非常手段,就好像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样。至于罪名地方豪族经营多年,屁股上多多少少总有些不干净”。
    朱厚照摆摆手说“不妥不妥,朝廷若用这种下作的手段,那不是和那些豪绅一样了吗这样只会不得人心,也会让朝中大臣感到心寒。不过你的忧虑是对的,说明你已经站在朝廷和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了问题不去想办法解决。你的办法只能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其实有没有灾难,按照这样的情形下去,底层百姓的土地迟早都会被兼并,这是历朝已经验证过的结果。那我们反过来想想,为什么百姓一定要耗死在那一亩三分田上呢你想过这原因吗”
    “因为地里有产出,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是啊,产出。只要有产出就能养活一家老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为百姓寻找一份出路呢”朱厚照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引导杨廷和的思路。
    杨廷和闭目思考了一会,忽而张开眼睛,迸射出光芒“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就像是西山的工匠,他们无需耗在土地上,土地对于他们可有可无,因为凭着他们的手艺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了”。
    朱厚照笑了笑说“这是其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你多看看历朝历代的历史就明白了,历朝历代之所以不过两百年就会崩溃在于制度僵化,阶层固化,底层人民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上升的渠道,这是最致命的,所以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我朝自太祖以来压制工商业,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土地上,但土地就这么多,慢慢就演变成了大鱼吃小鱼,土地不断兼并,老百姓手上就没地了,生存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解放老百姓,要让大家的眼光从土地上移开,譬如陕西,现在大灾,朝廷若想尽快完成善后工作,其实很简单,以工代赈就行”。
    以工代赈杨廷和不明所以的看着朱厚照,朱厚照说“你刚才不是说百姓流离失所吗那就让官府出面,招收一些人手进行房屋修建,不要再用那种木制房屋,用水泥。开办水泥厂需要人手吧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然后修建房屋,道路等等,不就可以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了吗虽然短期朝廷会有较大的支出,但从长远看还是有很大利益的,修好了路,商业往来就繁华起来了,朝廷可以通过税收弥补赈灾的花费,不过时间久了一些而已”。
    杨廷和若有所思的点头,朱厚照谈兴渐浓,“其实现在我朝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没钱,而最后导致的结果都反映在底层人民身上,所以他们会变成流民,他们对朝廷没有什么感恩。这是朝廷的错,所以我才要去改变现状,第一步是税制改革,先把底层人民的第一道枷锁打破,以前朝廷的税收完全取于农税,商税几乎不存在,朝廷的收入非常单一,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本宫第一步就是要改掉税收制度,现在已经在保定府c京师开始实行,明年应该可以推广至天下,两年后朝廷的收入应该会大有改观”。
    朱厚照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说“第二步是户政改革,这是底层人民的第二道枷锁,太祖制定的户政在当时是极好的,但时移世易,现在已经扼杀了人民的生存之路,所有从出生开始就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