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辩论(第1/3页)  大明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tbagtatbagt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热议税制和户制改革,一群人隐匿在人群中,倾听着人群的讨论,其中一个人正是那个中年居士,他的衣服并没有像明朝读书人那般花团锦绣c颜色艳丽,只是很普通的一袭麻布,头戴方巾,拿着一把扇子,听着热议不时点头。
    近晌,或许是累了,他离开人群,朝着不远处的酒楼走去,身边若隐若现几人跟在他的身后,到了茶楼寻了个靠窗的座位,中年居士眉头紧皱,一旁的掌柜侍奉喝茶,轻声说“教主,朝廷弄这个玩意到底是想干什么呢”
    中年居士喝了口茶,似乎是心事重重,良久才徐徐说“朝廷这一招好狠,直接捅了我们的心窝,让我们在京城的人赶紧离开吧”。
    “您是说针对我们的”掌柜脸色大变。
    “不”,中年居士摇摇头“不是特意针对我们的,我们只是其中一环而已,虽然朝廷真正的用意我还没看出来,但至少我猜测到了一半,一是减轻税赋,二是要对那些豪绅下手了,三是借着此机会重塑大明秩序”。
    说完,中年居士遥望大明宫城的方向,眼神幽幽“呵呵,弘治好手段啊”。
    弘治帝在干什么呢正坐在金銮座上看着底下的大臣吵作一团,眼神不时飘过下首的朱厚照身上,心里恨恨的“就你这痴儿多事,现在好了吧,在东华门搞了个纺织厂也就算了,竟然还想着扩张,解放妇女亏你想的出来,这帮大臣哪个好惹的,你慢慢消受吧”。
    “陛下,臣认为此举万万不妥,妇女抛头露面成何体统,有辱妇女贞节,臣建言关闭纺织厂”,工部尚书曾鉴大声的说,说完后就一直盯着朱厚照,弘治帝和其余大臣也看着朱厚照。不用说,这种大逆不道的建议也只有朱厚照敢提了,对于这个始作俑者,大臣们可没有什么好脸色,本来由宫里出面搞了个纺织厂,碍着太皇太后的面子,众大臣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朱厚照不好意思的低头摸着鼻子,这老家伙还真的正直,一点面子都不留给本太子。朱厚照整理了下衣裳,对着曾鉴做了个辑,缓缓的说“曾大人,本宫听闻曾大人令尊早逝,是令堂抚养你长大,不知道令堂当年是怎么养活一家人呢”朱厚照说完就盯着曾鉴,曾鉴老脸一红,母亲怎么养活一家人呢家里的田地都是母亲打理,农闲时母亲去帮人洗衣服,上山砍柴去卖,这不就是抛头露面了吗
    他求助的眼光望向内阁几人,刘健等人摸着胡须避开他的目光,老神在在抬头看着上方,笑话,三人可刚从清庆宫那里出来,太皇太后c吴太后还有当今皇后话里话外可是狠狠说了一通妇女地位低下的事,太皇太后最后甚至明着威胁“若是敢反对,少不了把你们几位的妻妾一起召进宫里商讨”,三位阁臣可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大人,本宫不敢逾越人伦道德,解放妇女并不等于风俗败坏,只是让老百姓家多一个赚钱养家的人而已,纺织厂到目前为止可有伤风败俗的事发生但每天创造的利润可不少,那些妇女在纺织厂赚的钱也不少,足以弥补家里,纺织厂也通过这种方式赚了钱,朝廷拿到了税赋,布匹供应大大增加,价格便宜,老百姓都能穿上新衣服,边疆将领不用受寒,大家共赢的事情为什么偏偏绕不过一道所谓的“抛头露面成何体统”的怪圈呢本宫只是想着东华门的纺织厂已经到了极限,同时为了考虑运输的成本,建议解放妇女而已,解放妇女是解放生产劳动力啊”。
    朱厚照越说越激动,既然说到这份上了,也不用客气了,直接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说这些话的可是贫困的老百姓么还不是那帮整天无所事事摇头晃脑吟诗作对的读书人吗他们会什么耕田种地保家卫国笑话,整天在那里自作聪明的指点江山,朝廷设置的政策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就是不行,这是读书人吗是蛀虫,在我眼里他们就是蛀虫,大明的蛀虫”。
    蛀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