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格物致知(第2/3页)  大明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性格,他行过礼后就坐在下首一言不发。
    朱厚照突然开口说“王伯安”。
    王守仁“太子殿下,有事吗”
    朱厚照“本宫很好奇,为什么策问你会这么嗯,这么大胆,难道你就不怕被人”
    王守仁“既然策问提到户籍改革,前面又有税制改革,那想来陛下是准备户籍改革了。至于我的策问答卷,无非只是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我敢写我就没什么好怕的,如果因此获罪我也认了”。
    王华“伯安,注意言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朱厚照摆了摆手“王大人,不用紧张,大家只是聊聊天而已,没那么多讲究。伯安,听说你之前为了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有何感想”
    王守仁“我只是仿照前人尝试去理解格物致知,希望格出竹子之理,最后失败了”。
    朱厚照“我也在格物致知,不过我的理解和你可能有所不同”。
    王守仁“请太子殿下赐教”。
    朱厚照“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c致知c诚意c正心c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我也曾想过什么叫格物致知,不得其法。后来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想通了这个道理,不知道伯安是否有听闻现在市面上非常紧俏的红木镜和香水”
    王守仁点点头,朱厚照继续说“红木镜就是本宫制作的,本宫有一日闲来无事,看着琉璃发呆,我当时就在想琉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个事情,本宫查阅古籍,请教工匠师傅,然后自己摸索着制作。当本宫能把琉璃制作出来后,拿在手上时,本宫透过琉璃能隐约看到手掌。本宫又在想,既然琉璃能够做到如此炫目夺彩,为什么不做成透明的本宫又尝试着调整材料比例,不断试验,终于做出了透明的琉璃。本宫拿着透明的琉璃把玩的时候,不慎掉在地上,本宫竟能从琉璃中反射出本宫清晰的模样,当时本宫就觉得惊奇,又在想,是不是可以做出照出模样的镜子,经过不断试验,终于发现用水银涂在琉璃的一面,另一面就可以反照出人像”。
    “通过这事本宫忽然明白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本宫再去翻阅古籍,前后对照,终于明白礼记大学的格物致知应该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而朱夫子的格物致知呢,你要结合朱夫子的理学思想,其实他更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所以他的格物致知表达的意思是抛弃对外物的依赖,抵制物质的,才能达到致知的境界,这样才符合儒家理学”。
    朱厚照说完,刘大夏三人都陷入了沉思,朱厚照的格是推理的意思,即发现了事物,通过推理事物的原理从中获得知识;而朱熹的格是抛弃的意思,即要想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你就要抛弃身外之物,大概玩物丧志的意思。谁对说错呢三人也无法说的清楚。
    朱厚照“本宫认为朱夫子是错的,刘大人,王大人,你们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厚照斗胆问一句。如按朱夫子的解释,抛弃对外物的依赖即可达到致知,本宫想问问,书籍算不算外物那抛弃书籍,人就懂得道理了吗比如将领,不懂军事就可以打胜仗了又如我们抛弃粮食,我们就能吃饱吗所以本宫认为不对,因为逻辑上讲不通,任何事物,包括人的行为必须符合常规逻辑,就如人饿了必须要吃饭,病了就要吃药,累了就要休息,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吃药所以病了,因为吃饭所以饿了”。
    朱厚照的话犹如一道闪电划破王守仁的脑袋,他用力的啪了一下大腿,“我明白了,我错了,格竹不是因为我去格竹,竹子就存在,而是因为竹子存在,我才能去格竹”。王守仁撩起长袍,对着朱厚照就跪了下去“谢太子殿下解惑,太子殿下犹如我师,请受学生一拜”。
    刘大夏和王华相视,确实如太子所言,朱夫子的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