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户制改革(第1/3页)  大明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tbagtatbagt弘治帝拿过来,朱厚照的户政改制更为清晰,从明朝太祖制定的户籍政策说起,太祖尽管废除了“士农工商”四大等级制度,但却保留了元代的贱民制度。在编辑户籍中,太祖以“辩贵贱c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c官绅户c民户农户c儒c医c阴阳c军户校尉c力士c弓铺手c军匠c匠户厨师c裁缝c马船c灶户盐户c商户c儒户c驿户等。除了上述人口外,还有宗室人口c荫蔽人口c少数民族人口。
    立国初期,太祖制定的户籍政策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需要人们安定下来生活。但随着人口增长,土地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出现逃户,逃户其实就是流民,流民问题是明代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逃户的原因,除了税赋过重c自然灾害之外,制定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是原因之一。
    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明朝历代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但却没有好的方法遏制,一直到成化年间,成化六年荆襄流民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镇压下去之后,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当时朝廷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是就地安置附籍,二是全部遣返。但前者当地衙门不愿意接收,显然这会造成当地衙门政策倾向流民,后者则怕遣返后再次聚集闹事。
    于是,决定实行保甲制,保甲制起于宋朝,十家为甲,十甲为保。一家有罪,九家举报,若不举报,十家皆有罪。到了弘治年间,保甲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强制要求每家门上挂牌,上写丁口人数c姓名。
    保甲制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逃户现象,但在历史上,随着吏治c白银成为税收法定货币后,人们无法交税c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原因,明朝后期逃户现象反而更为严重了,最终,明朝灭亡。由此,保甲制实行的越严厉越说明人口管理问题越失败。
    朱厚照清楚明朝户籍政策的弊端,户籍政策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因此国家发展缓慢,科技c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要想强兵富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户政改制势在必行。朱厚照推行户籍改革愿望已久。西山为什么发展不如预期,其实就是户籍政策作怪,招聘工匠必须是匠户才行,严重耗费人力资源。
    弘治帝看完长舒一口气,弘治帝揉着眉间,坦白说,如果这个条陈不是朱厚照呈递的,换做他人,弘治帝都想喊人拉出去斩了,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户籍制度就是控制人口,征税和防止造反,现在放开户籍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冲击可见一斑。
    “照儿,别的朕都可以答应,唯有这个朕认为大大不妥,朕不允许你这么做”,弘治帝强烈反对。
    朱厚照早就料到如此,不紧不慢的说“父皇,请耐心听儿臣说”。朱厚照命令殿内太监退出乾清宫,拿起笔边画边和弘治帝解释户籍政策的改革想法。天色已暗,殿内昏暗,两人都未注意到夜幕开始降临。萧敬回到东厂衙署把和宫外所有的往来书信都焚毁了,回到乾清宫时见宫门紧闭,询问不远处的小宦官得知陛下和殿下在宫内商谈,于是一直站在门口,见天色开始昏暗,几次想敲门禀报提醒都停住了手。
    “父皇,放开户籍的好处很多,但同时放开户籍并不代表不管理,儿臣也考虑到了相关问题,并进行了调整。如儿臣提出的户口本政策就是防止有人瞒报,每个出生的小孩在一个月内必须报告官府,同时在该户人家的户口本上添上小孩,这个小孩才有合法的身份,无论以后上学c找差事甚至婚嫁都必须提供户口本到当地衙门开证明方可进行”。
    “父皇,户籍其实并不能限制流民暴乱,儿臣说的很清楚了,户籍和流民暴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朝廷不重视民众,官员贪污c奸佞把持朝政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如果朝廷实行良策,人人安居乐业,谁甘心去做流民谁又有闲心去造反”说到最后,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