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回(第1/2页)  一帘风月九重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她从云桂宫出来后,本想直接出宫的,半途被孟太后召去了。无他,罚站,然后质问她为何不回来参加六郎的葬礼。
    她把父亲的话如实告知,被太后冷嘲热讽了一番,说她这些全部是借口,堂堂定远侯怎会怕了那些宵小作乱?
    太后睿智,她爹当然不怕宵小作乱,他是怕皇室搞事。
    当然,这话仅能在心里说说,不能宣之于口,除非她活腻歪了。得知凤氏看见她时,第一句话便是埋怨她不该回来,孟太后突然落泪,伤感地让她出了宫。
    灵敏的触觉,让元昭善于察言观色。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将未知的风险降至最低,仿佛是她与生俱来的本事。
    今天过的委实惊险,还好,她闯过来了。
    回到侯府,发现爹娘和三娘c四娘,还有世子二哥夫妇c三哥夫妇带着侄儿侄女们都在正堂等她。
    四姊姊c八姊姊仍在长公主府守护二娘,无法到场,但府里已派人通知她们,她已平安到家。七哥夫妇远在庄子,专注农务,对京里的情况暂且一无所知。
    五姊姊一家在丹台山,自然也不知。
    在侯府,看到她安然无恙地站在跟前,女眷们悄然拭泪,男人们则满脸欣慰。这就是她的家人,能够同甘共苦,同时又苦中作乐的一群人。
    虽然危机四伏,有他们在,她并非独自前行,真好。
    一场家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
    大家问起她今天在宫里怎么过的,她简单地把自己见过的人说了一遍。省略皇室中人为难她的过程,以免隔墙有耳给家人引来祸端。
    她是府里最小的,即便她不说,长辈们和兄嫂们焉能不知其中的凶险?
    总之,她能平安归来,足矣。
    等到宴席散去,嫂嫂们把孩子哄回各自院里,堂内遣散婢仆,季叔守在门口。几位长辈和两位兄长留在正堂与元昭闲聊,关心她今日在宫里的详细经过。
    得知六公主罔顾法纪,竟不择手段试图在宫里处决她,众人气愤至极。当听到元昭在陛下跟前说是姊妹间的小打闹,又不约而同地喟叹。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身为京都北月氏的嫡女,丰元帝岂能不知她的到来?又怎会不知她被自己女儿截走?放任事情的发展,不过是想看看她如何应对罢了。
    他当年宁可遭天下人耻笑也要把初生婴儿留在宫中,甚至给她在宫里横行无忌的特权,让六公主忌恨至今。
    这是为什么?
    自然是为了纵容她闯祸,而他一再包容,在世人面前彰显其对前朝旧人的爱护。等时机成熟,设局让她闯出弥天大祸,再找几名臣子在朝堂上弹劾侯府。
    到那时,将北月氏一锅端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还有今天,倘若元昭挟持的人是公主,那么侯府近日又得办丧事了。胆敢对皇家子女动手,严重触犯皇帝的底线,纵容不得。
    但挟持庆王之女福宁,两人又毫发无损,的确称得上姊妹间的小玩闹。
    除了挑起庆王对定远侯的恨意,作用不大。
    “恨?”北月礼满脸不屑,冷哼道,“要不是他女儿福宁在旁出主意,乐安未必敢这么干。两人臭味相投,蛇鼠一窝。若非阿昭身手了得,他女儿早死了。
    不知感恩,还敢恨?”
    那俩女子都是他的表亲,虽然身份高他一等,他却没把她俩放在眼里,他真正忌惮的只有舅舅丰元帝。
    “因为他们是皇室的一员,与咱们是死对头。”侯世子理智得很,“即使箭是乐安射的,给福宁带来危机的却是阿昭,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当然是一致对外。”
    庆王又不傻,恨乐安有用吗?人家是公主,自己女儿注定是她的下臣。除非自己有能力造反,否则胳膊拧不过大腿,挑柿子捡软的下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