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大棚要推广到民间(第1/2页)  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何太后笑着白了唐姬一眼:“就你说话好听。”
    “臣妾不过说了句实话。”唐姬低着头。
    通过表情,她能判断出何太后此时非常高兴。
    “本宫这里,有光禄勋才送来的桂花糕。”何太后对唐姬说:“回头你给皇帝送些去。整天忙这忙那,也不见好好吃东西。万一把身子搞坏了,可怎么得了?”
    “还是母后心疼陛下。”唐姬没有推辞,笑吟吟的答应了。
    玻璃大棚建成,刘辩几乎每天盯着玉米苗成长。
    “都精神起来了。”陪在他身旁,孙辰欣喜的说:“早先在土坯房子里,它们蔫头耷脑,这才几天,又都缓过来了。”
    “有充足的阳光,当然能缓过来。”刘辩对他说:“把荀彧找来。”
    玻璃大棚的作用得到验证,是时候推行到民间去了。
    荀彧来到。
    他问刘辩:“陛下是否有要事交托?”
    “你看这些玉米。”刘辩指着大棚里的作物:“要不要进去看看?”
    “还能进去?”荀彧错愕的问他。
    “当然。”刘辩说道:“进也进不去,到时如何收割?”
    走进大棚,荀彧懵了:“这里果真比外面暖和许多。”
    “要不要在家里弄一间?”刘辩笑着问他:“冬天可以在里面睡觉。”
    “陛下尚且没有享受,臣怎么敢。”荀彧连忙回应。
    刘辩满头黑线。
    荀彧倒是真心实意的在回应,可话无论怎么听,都好像在怼他一样。
    “看看这些玉米。”刘辩轻轻抚摸着一片玉米叶:“长的如何?”
    “很不错。”荀彧回道:“应该会有个好收成。”
    “屁的好收成。”刘辩说道:“早先在土坯房里,它们没能好好生长,果实肯定不会生的太好。不过朕已打算把玉米和大棚推行出去。”
    “这个时候?”荀彧错愕:“眼见将要入冬。”
    “正因将要入冬,才能让百姓看到大棚的好处。”刘辩说道:“至于玉米,等到开春后再说。”
    “推出多少?”荀彧问他:“在何处推行?”
    “就在洛阳城外找个村子。”刘辩对他说:“推出十多个大棚就成,主要是宣传造势。今年出的东西,往往需要等到明年甚至更久,才会被百姓认可。”
    “臣这就去办。”荀彧领旨退下。
    刘辩站在大棚里,喜滋滋的看着那些玉米。
    孙辰走了进来。
    刚进大棚,他就一脸懵逼:“外面已是冷了,棚子里怎会如此燥热?”
    “热吗?”刘辩笑着问他:“到了冬天,你就住在这里如何?”
    “陛下心疼,我却不敢住在此处。”孙辰赶紧回道:“旁人粗手笨脚,我怕伺候不来陛下。”
    刘辩哈哈一笑:“说的也是,朕身边确实得有个像你一样办事还算凑合的。”
    伺候刘辩久了,孙辰很清楚,皇帝说他凑合,那是相当的凑合!
    他连忙躬身,向刘辩谢道:“多谢陛下赞誉!”
    有个内侍走进棚子:“陛下,皇后求见。”
    “让她进来。”刘辩随口吩咐。
    和荀彧c孙辰一样,唐姬进入大棚,也是吃了一惊。
    她满脸错愕:“这里怎会如此暖和?”
    “是不是很意外?”刘辩笑着问她。
    “从未听说有如此古怪的去处。”唐姬一脸惊异:“这是如何做到的?”
    “给你解释也说不明白。”刘辩微笑着问:“你来这里做什么?”
    “太后要臣妾给陛下送些桂花糕。”唐姬回道:“她说陛下整日忙这忙那,连饭也不好好吃,时日久了担心身子给弄坏。”
    “送北宫去吧,朕闲了吃。”刘辩吩咐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