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别让卫家兄弟走了(第1/2页)  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把蔡琰留在宫内,还派孙辰来到蔡家。
    蔡邕抱着一丝希望:“陛下果真宠幸了小女?”
    “还能骗你不成?”孙辰皱眉:“陛下说了,这件事朝廷会解决。”
    “敢问朝廷如何解决?”蔡邕问他。
    “会为卫家指婚。”孙辰说道:“只要有合适的女子,陛下就会降旨赐婚。”
    好端端的婚事,被皇帝搅黄,蔡邕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女儿嫁入宫中,当然要比嫁去卫家更好。
    可两家毕竟有婚约,言而无信,岂是他的做派?
    “蔡公问小姐如何,还不如派人去请卫家兄弟。”孙辰对他说:“我在这里,任何事情不用你担着。”
    皇帝给了台阶,蔡邕也不能不下。
    就眼前的态势来看,女儿肯定不可能回来。
    与其耗着,还不如由孙辰给卫家兄弟说明白。
    北宫内,后园小亭。
    貂蝉已熟记《孔雀东南飞》,而且还为它配了曲调。
    舞姿翩翩,歌声绕梁。
    刘辩听着,觉得还真是不错。
    汉风古韵,与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听过的古风有着不小的区别。
    乐府诗篇经由貂蝉吟唱,更有几分浓厚的韵调。
    “去把蔡琰请来。”刘辩吩咐一名内侍。
    内侍离开后,没过多久,把蔡琰请了过来。
    刘辩招呼:“到朕身边坐。”
    蔡琰欠身:“臣女并非后宫之人,陛下不可乱了礼数。”
    “不来也成。”刘辩并不纠结:“请你过来,是听听这首诗如何。”
    内侍搬来一张矮桌,蔡琰谢恩落座。
    听了片刻,她对刘辩说:“男女之情c靡靡之音,陛下听着,不觉乏味?”
    《孔雀东南飞》取材自建安中期,发生在庐江郡的婚姻悲剧。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谁,已不可考。
    刘辩改变了历史走向,也就没了汉献帝,更没有建安年号。
    蔡琰是当世才女,在她眼中,这首出自民间的叙事长诗水准其实一般。
    从未听过,她想当然的认为是刘辩所做,因此给出的评价也不会很高。
    “男女之情怎了?”刘辩微笑着问:“小姐所作,莫非比这更好?”
    “臣女愚钝,并无才学。”蔡琰回道:“不敢在陛下面前卖弄。”
    由于逆转了历史,大汉朝的皇城已不可能被匈奴掳掠,即便刘辩没把她弄进皇宫,也不会存在被匈奴掳走的可能。
    缺少那些经历,蔡琰当然不会再作出两篇《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刘辩笑着对她说:“小姐才名在外,作篇长诗,应该不成问题。”
    “臣女并不会情爱之作。”蔡琰回道:“恐会让陛下失望。”
    “朕要观摩的,也不只是情爱之作。”刘辩撇嘴:“小姐作出什么,朕就欣赏什么。”
    “请取丝绢c笔墨。”蔡琰不再推脱。
    刘辩吩咐内侍,给她上笔墨丝绢。
    丝绢铺开,蔡琰挥笔疾书。
    貂蝉止住歌舞,来到刘辩身旁。
    把她往怀里一搂,刘辩笑着说:“等蔡小姐作了长诗,你再为朕歌舞。”
    “蔡小姐才名在外。”貂蝉回道:“一篇长诗,应不太难。”
    “那可难说。”刘辩撇嘴:“有些时候,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听见他这句评价,蔡琰笔锋顿了一下。
    自从有了才名,还是头一回有人如此说她。
    “请重新拿张绢帛。”她把桌上的绢帛揉成一团。
    内侍取来绢帛。
    刘辩吩咐:“把写废了的给朕。”
    蔡琰想要去抢那份绢帛,内侍却比她手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