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你比哪个先贤更强(第1/2页)  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允说的这些,也是朝中大多数臣子的意思。
    只有郭嘉等从民间选来的人才,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朝堂吵吵嚷嚷,两派各执己见。
    任由他们吵了一会,刘辩哈哈大笑。
    大臣们一脸错愕,停下争论,纷纷朝他看过来。
    “真是好笑。”刘辩自嘲的摇头:“想我大汉,已有四百年基业,实在没想到,大臣之中竟有迂腐不及古人者。”
    “敢问陛下,何人迂腐不及古人?”王允问道。
    “就是你!”刘辩指向他:“王允!”
    “臣何处迂腐,请陛下明示。”王允不服。
    “出身士族,你可曾读过《孟子·告子下》?”刘辩问他。
    “读过。”王允应道:“臣不敢说学富五车,至少也是博览群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刘辩嘴角浮起笑容:“告诉朕,以上先贤,哪个不如你?”
    刘辩背诵的这些,都曾是跺一跺脚,天下也为之抖三抖的名臣。
    王允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他们曾经贫贱,有战俘,有农夫,有渔民,有奴隶。”刘辩问道:“谁敢说,他们的功绩不是传颂千古?”
    大臣们被他问的不敢抬头。
    “朕开科举,是要从平民之中把人才选出。”刘辩接着说:“这些人留在民间,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他们会做什么?有些人会被岁月埋没,如同一粒沙,消失于茫茫沧海。也有些人会不甘平庸,选择给朝廷捣乱。一旦他们站在朝廷的对面,那将是场灾难!”
    “科举之事就这么定了。”他袍袖一甩:“任何人不许再有异议。”
    众臣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刘辩的目光在大臣们脸上扫了一圈:“谁要是敢从中使绊子c下黑手,朕可不饶他!”
    朝会散后,郭嘉和赵云奉诏跟随。
    “科举筹备,现在可以开始了。”刘辩对俩人说:“两个月后正式开考,把能找到的人才,像过筛子一样,给朕好好筛一遍。”
    “陛下开科的诏书,早已发下去。”郭嘉回道:“能够来皇城赶考的,也就只有三辅等地。至于其他地方的学子,即便有才干,也得好好甄别。”
    刘辩点头:“说的没错,科考对平民学子是个机会,对各地豪雄同样也是机会。”
    “甄别学子究竟是不是豪雄派来,是个很大的麻烦。”郭嘉问:“陛下果真要把招贤范围扩大到整个大汉?”
    “既是大汉臣民,当然得给机会。”刘辩回道:“甄别的事情,交给廷尉府去办。”
    郭嘉应了。
    赵云陪着,只打算听听皇帝和郭嘉说什么。
    文考武考,差别应该不是很大。
    只要照着郭嘉的样子去办,一准不会有错。
    刘辩返回北宫。
    赵云问郭嘉:“我二人筹备科举,若有战事,岂不是没机会出征?”
    “出征?”郭嘉笑了:“卫尉最近还是别再想了。”
    “可惜。”赵云叹息:“讨伐公孙瓒,多半是要错过。”
    “不会。”郭嘉摇头:“讨伐公孙瓒,绝对不会错过。卫尉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
    赵云疑惑的看着他:“太常的意思”
    “暂时打不起来。”郭嘉对他说:“至少朝廷没打算现在就打。”
    “消息已经散出去,难道不打?”赵云不解。
    “这就是陛下的谋略。”郭嘉说道:“朝廷表态,袁绍必将死战。等他快把公孙瓒逼上绝路,再派兵收割。如此一来,损耗兵马不多,获取却颇丰。”
    “陛下认定袁绍可以战胜公孙瓒?”赵云问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