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满朝文武,不及一人(第1/2页)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潜在含义则是在问张籍:我不知道能入您老人家的法眼不?
    然后张籍回了他一首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意思就是,可以啊,小老弟,写的不错,我看好你噢!
    然后,张籍果然就录取了朱庆馀。
    这两首诗,还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是实际上,这明明是主考官单凭自己的喜好来录取考生。
    不但是陋习,甚至可以说是在犯罪。
    但是这种情况,在大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第四点,长安城考试的录取名额太多,而全国其他地方的士子录取名额太少。”
    苏长生说完之后,李世民和李丽质彻底被惊呆了。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唐朝是沿袭隋朝的制度,并且加以改进。
    现在的科举制度,已经是经过朝廷官员不断的研究论证之后才实施的。
    在李世民看来,虽然可能还有些许的缺陷。
    但是世上之事,哪里会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位便宜表弟,随口便说出了科举考试的四种弊端。
    而这四点,满朝文武都没人看的出来。
    原本李世民以为,这位便宜表弟,只是在研究方面有奇才。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在朝政上面,居然也有如此惊人的见解。
    乡野之间,居然有如此大才,真的是大唐的幸运,也是他的幸运啊!
    但是,可惜可恨的是,这位便宜表弟却是不肯做官。
    如若不然的话,朕一定会封赏他一个大官,哪里还需要这么辛苦?
    时不时的就需要跑到城外来?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表弟,你说科举制度有四种不足,那么,你有何改进的良策?”
    苏长生淡淡说道:“改进的办法,自然是有的。”
    “先说第四点,长安城的名额过多,这个主要是为满朝文武大臣还有勋贵子弟准备的,虽然不公平。”
    “但是他们的祖上都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的子孙享受一定的优待,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点的改进办法很简单,可以将一年一次考试,改成三年一考。将每年录取的人数,扩大三倍即可。”
    “第二点,取消吏部的考核。考生考取之后,在吏部进行一定的公文写作培训之后,即可安排官职。”
    “第三点,可以采取糊名制。就是在考试之后,将考生的名字用纸糊起来。等改卷定下分数之后,再撕开被糊的名字。”
    “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科举舞弊了。”
    “当然了,还可以加大科举舞弊的惩罚。比方说,凡涉案的主考官,一律斩首示众。”
    “凡涉案的学子,终生不得科举。”
    听完苏长生的办法之后,李世民和李丽质,眼睛不由都是一亮。
    李丽质也就罢了,只是觉得苏长生很厉害。
    而对李世民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能够看出问题来,就是莫大的能力。
    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只能看出问题,而给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但是苏长生,不但看出问题,并且给出切实可行的,几乎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绝对是社稷之才啊!
    这样的人才,必须要为朝廷所用!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苏长生一眼,更加决定了要招揽苏长生的决心。
    接下来,李丽质命人将印制好的年画装上车,和李世民一起离开。
    ……
    返回皇宫之后,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召集宰相各部尚书侍郎,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
    科举制度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