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六章(第1/2页)  咸鱼的奋斗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分钟后,李华姗姗来迟。

    “真的非常抱歉!”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求饶似地鞠躬,“本来想从那边踩共享单车过来,结果定位出了问题,半天锁不上车。”

    “共享单车,你骑的是小黑么。”余贤问,小黑车是去年继小黄、小蓝、小绿车后登陆南珠的品牌。

    “当时附近只有小黑。”李华顺着余贤的话编排,苦笑着。

    “那难怪,它家定位经常要折腾半天,一个月前我到西海市场,它竟然给我定位到德州,我马上把押金退了。”余贤表示理解。

    “德州,哇,居然还能定位到衫东省,差太远了。”李华抬手遮掩惊讶而大张的嘴。

    “不,不是衫东省。”余贤纠正,“是每利坚德克萨斯州。”

    “差更远了……”尽管不晓得哪是得克萨斯州,李华的地理知识储备还是明白每利坚的位置。

    余贤建议她,早些把小黑车的押金退了,别贪那便宜的押金,这样差却不改进的定位系统,用的人肯定逐渐减少,说不定哪天公司破产,押金退回就难了。

    “待会就退款。”李华点头称是,反正共享单车仅是个拖延时间的幌子,根本没有任何押金供她浪费。

    她引着余贤绕远路回家,一边闲聊以防谎言被戳破,再三为电动车“意外爆胎”导致余贤逗留公交车站而道歉。

    “不要紧。”余贤不在意地摆手,“我就当在那取材观察。”

    “你不是写的网文么,公交车站能有什么素材?”李华好奇问。

    “更类似心算数学,在脑中描绘所见所闻。”

    余贤解释说,写网文不可能绕开主要角色的刻画,尤其是外貌,得让读者建立清晰的第一印象。

    碰到数量较多的角色,就更加得注意了,毕竟网文不像漫画能改变发色衣着提高辨识度,总不能描写女角色a“她是位黑发少女,面容白暂俏丽”,描写女角色b“她是位乌发少女,肌肤雪白容貌惊艳。”

    除非像东瀛轻小说那样有配套插画,否则读者很难想象出黑发与乌发、白暂与雪白、俏丽和惊艳有多大区别。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李华回忆追读的基本女频网文,只是疑惑仍未消除,“那和你在公交车站取材有联系?”

    “你看那。”余贤手指对准不远处一名男人。

    “选定一个目标,然后想该怎么用文字描述,比如‘他的发型是最易打理的平头,随便一家名不经传的理发店师傅皆可处理,经济且方便;宽松的白领浅蓝衬衫让腹部的肚腩不甚明显。’”

    余贤顿了顿,补充说客观的描写到此为止,假如给目标男人增添一个粗心的设定,可以更细致地描述“走进一看,很容易察觉他衣领、袖口有发黄的汗渍,但凡涂抹洗衣液小搓一阵也不会出现。”

    他又举一反三,说男人表面打扮整齐,不注重衣服的细节,可以作为一个伏笔——当情节揭露男人其实不做家务,只会差使未成年弟弟干活打扫的废物时,文章的过渡就会很自然。

    “太夸张了,现实哪会有这样的差劲老哥,也许只是他工作忙,没空打扫呢。”前面带路的李华嘴上不以为然,身体有意地拉开与余贤的距离,放慢脚步退到他的视角边缘。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打扮也不同,多练习积累,写小说时塑造人物就轻松许多。”他总结道。

    “这就是阅读理解的‘外貌描写’么。”

    “我习惯称之为‘水外貌’,实在想不出剧情,就写大段外貌凑字数。”

    “那一个章节里得水多少角色的外貌哟?”

    “不一定是角色外貌,环境也可以水的,你看巴尔扎克,不过人家写的是名着,不叫水文……”

    听到“巴尔扎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