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成熟的必经之路(第1/2页)  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哎呦,你们吃的是什么让我看看。”得了,老爷子心思又活络了。

    这说完,眼睛就掉到一线工人的饭盒里去了。

    “可以啊,你们还能吃上大米饭啊还有菜”吃大米饭不稀罕,关键是在这井下可就稀罕了。

    为啥送餐时间长,这井下冷潮湿啊

    这以前,啥饭送到井下都已经凉透了。

    所以以前怎么办呢那就是大饼就咸菜。

    本来就不是的,凉一点就凉一点吧,不过好歹吃上了。

    可是这冒着气的大米饭是真吸引了孔清荣同志的眼球啊

    “还有没有,我尝一尝”孔清荣同志问了问边的工作人员。

    “有有有,我们每次都多准备几份的。”说着已经递过来一个保温桶和一双卫生筷子。

    保温桶被打开了,里面一共是三层,一个菜,一个素菜,一份大米饭。

    “这饭盒不便宜吧”孔清荣同志学着一线工人,围坐在地上吃了起来,满脸挂笑,非常满意。

    “一个这样的饭盒,五百块钱,能够在井下持续保温4个小时以上,工人们完全可以吃上饭菜。”

    这话说的,多提气。刘向波的说话的时候,子都了。

    “你们有多少人”孔清荣同志一边吃,一边问。

    “现在井下职工大约有6000人。”刘向波答道。

    “嗯,要是连备用的都算上,光饭盒的开销就将四五百万了。”孔清荣同志很会算账。

    也很有实际经验。

    知道这种饭盒你得多准备点,万一坏了怎么办

    “嗯,我们用了6000个,备用2000个。”刘向波答道。

    “好啊,我这怎么着也得把这顿饭吃完,这饭吃的贴心啊”孔清荣同志说完,便开始大快朵颐,一分多钟就解决了战斗。

    “走,往回返,不看了。饭盒都能考虑到,还有什么考虑不到的”得,这相当于下定论啊

    现在很多县有煤矿甚至市有煤矿,还是“啃大饼”呢啊

    这改制的结果,很明显,最起码职工的利益肯定没有收到损失,这也就放心了。

    上井之后,一行人洗了脸洗了手,就在柳沟煤矿会议室开始座谈了。

    本来应该洗个澡的,毕竟都在巷道尽头,那都是一煤灰啊,但孔清荣同志说了,哪有那个时间,晚上再说吧。

    刘向波向孔清荣同志做了有关汇报,都知道孔清荣同志的作风,长话短说,突出重点。

    听完之后,孔清荣同志简单而重要地发表了一下讲话。

    “我说简单几点,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

    “首先,你们做的事都是开拓历史的。我讲一个突破,一个特点,一个实现,一个怀。”

    “一个“突破。是你们在全省的煤炭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产权变革这在唐省是没有过的,你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想法,有胆略,这是一个突破”

    “一个特点,你们拥有一大批高学历的人才,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设计、对企业的发展与管理进行把舵。这在唐省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特别是在煤炭行业,以前是没文化的才挖煤”

    “一个实现,你们实现了优势转变,你们用自己的思维优势,把龙海县的煤炭优势组合打包,变成了一个整体的发展优势,进而转变成一种战略优势,这在唐省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

    “一个怀,你们提出的企业安人理论,也是我首次听说的,做企业,我们虽然不排除有一种直接的经济效益在里面,但根本上它还是要为社会服务,企业的肩膀上或者企业家的肩膀上,是有责任的”

    什么是肯定,这个就是肯定。你们创造了多少个唐省煤炭的历史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