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二十九章 童贯的难题(第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辽军大获全胜,带着战利品回返泸沟河畔的辽军大营,刘延庆却如同惊弓之鸟,领着残兵败将直逃到了白沟以南的大宋境内,连涿州、易州城都放弃了。

    这一场溃败,十万西军精锐覆灭,将大宋几十年来花费无数钱粮培养的将领、兵士,以及军械、马匹、辎重,几乎都消耗殆尽。

    辽国在金国女真人的进攻下已是摇摇欲坠。然而就是这样的残破政权,只靠两万多的人马,辽军依然歼灭了宋朝最精锐的十万军马。

    经此一战,大宋军队的孱弱在金、辽两国面前暴露无疑。

    此时,早前投降宋军的涿州郭药师部常胜军却表现出更胜宋军的战斗力。

    虽然在野战中失利,但郭药师率部在涿州城死守不退,总算是为宋军保住了涿、易二州。

    此战还有一个人物显露头角,那就是人称“泼韩五”的小将韩世忠。

    韩世忠胆色过人,竟然带着自己的一百骑兵反向而行,潜行到辽军大营附近。

    在辽军倾巢而出,夜袭宋军大营时,韩世忠率部突入防守空虚的辽军大营,趁乱救出了与自己交好的宋军大将王渊,以及赵端甫等在燕京城被俘的官员和将领。

    只可惜因为不受重用,手中掌握的兵力不足,郭药师与韩世忠二人的奋战只不过是两朵小小的浪花,很快就被汹涌的洪流所掩盖,并未能改变宋军大败的结局。

    河间府宣抚司衙门里坐镇的宣抚使童贯得知刘延庆军溃败的消息后,惊得摔了手中的茶杯,如坠冰窟,浑身战栗。

    “……刘延庆那厮误国啊!”

    童贯跌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呆坐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此番二次北伐,太尉童贯的心情如同坐了后世的过山车,先攀上高峰,又坠入谷底。饶是他混迹朝堂数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也是手足无措。

    当辽国萧太后递上降表称藩,道君皇帝改燕京为燕山府,以及宋军二十万大军挺进燕地,杨可世领军奇袭燕京城时,负责主持伐辽的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啊!

    彼时辽国萧太后都要屡屡遣使来讨好童贯,乞求保留辽国藩属国地位。

    可是,前线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杨可世、郭药师等人在燕京城兵败,折损了七千兵马。

    杨可世、郭药师二人逃回涿州城之后,立即修书送到河间府宣抚司,向太尉童贯告状,把兵败的责任怪罪到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头上。

    二人说正是因为刘光世部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燕京城支援,才使得他们在燕京城孤军奋战三日后,最终兵败,也使得燕京城得而复失。

    都统制刘延庆却是反咬一口,说郭药师、杨可世二将侦查敌情不明,轻敌冒进导致陷入辽军萧干部主力的包围。

    刘光世军尾随杨可世军的进军路线前进时,也险些遭到辽军的伏击。

    幸得刘光世为人机警,及时察觉了辽军布下的圈套,才带着麾下兵马全身而退,避免了一场大败。

    因而,刘光世非但无过,反是有功。

    杨可世、刘延庆各持己见,用文书在太尉童贯这里相互指叱攻讦。

    童贯虽然愿意相信爱将杨可世的话,怀疑刘光世是临阵退缩,可是前线之事一时间也难以查明。

    顾虑到刘延庆还是二十万大军的都统制,需要他领兵收复燕地,童贯就在此事上当了和事佬,写信劝杨可世与刘延庆二人以国事为重,要精诚团结。

    怎料到,劝和信送出去没有几日,宋军主力刘延庆军居然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了!童贯主持的二次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

    更让童贯恨得牙痒的是,十万大军捐躯沙场,多少西军将领死在了这一役。可是,雄州城传回的消息是,刘延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