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八章 宋军兵逼燕京城(第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八百一十八章宋军兵逼燕京城辽国首都燕京城还未落入大宋的手中,却已经被宋朝改了名字,由此可见宋徽宗对于收复燕京的心思是多么急切,大宋朝廷官员对于二次北伐又是多么的盲目自信。

    辽国萧太后为了给辽国留一线生机,已经下决心忍辱负重,投降称藩。

    为了称藩成功,辽国同时向宋、金两国都送了投降表章,试探两国的态度。

    辽国使臣萧容、韩昉拿着表章到了河间府的宣抚司,童贯和蔡攸二人以军中礼节接见了辽国的使臣。

    看了辽国使臣献上的降表后,童贯和蔡攸表示无法接受辽国的称藩请求。

    太尉童贯傲慢地说:“贵国表章中只提向我们缴纳岁币,不提归还土地,这个条件我国无法接受。贵国要想投降,必须归还燕云十六州。否则一切都免谈。”

    说罢,童贯吩咐左右将辽使萧容、韩昉赶出宣抚司,以示自己的态度坚决。

    辽使韩昉冷笑着对童贯和蔡攸说道:“对于贵国朝廷,土地的作用不过是产生税赋,我国给岁币就等同于归还土地。

    燕京土地军民庞杂,除了契丹人,还有汉人、渤海人、女真人。你们收回后,恐怕也不好统治。不如还让我们替你们管着,你们只需要坐享其成。

    贵我两国做邻居一百多年,边境也和平了一百多年,两国军民皆受其利。

    如今贵国不念两国旧谊,非要把我们辽国土地占了,与野蛮贪婪的金国接壤。

    等到金国对你们动武那一天,你们就会想起当年我辽国的好了。”

    听了辽使的话,童贯、蔡攸又犹豫起来,对于是否进攻燕京,心中拿捏不准。

    于是,童贯让辽使萧容、韩昉暂时住在雄州等待答复,命人将萧太后表章飞速传往朝廷。

    接不接受辽国称藩请求,还是得请东京汴梁城里的道君皇帝定夺。

    辽国萧太后请降的表章送到东京汴梁城后,朝廷大喜,宰相王黼率百官在紫寰殿向道君皇帝赵佶跪拜上表称贺。

    宋徽宗心潮彭拜,仿佛燕地已经收回,他迅速地连发了几道诏书。

    第一道是回复辽国萧太后,希望她看明形势,早日正式带着燕地百姓及燕云十六州土地,来宋朝称藩。

    第二道圣旨,是赦免燕地囚犯。

    第三道圣旨,减免燕地百姓税负。

    第四道圣旨,大宋在燕地选拔贤良。

    宋徽宗已经迫不及待地以主人自居,对燕地百姓下发圣旨,给燕云十六州做了远景规划,就等收复失地。

    太尉童贯等收到圣旨后,不敢怠慢,立即加紧安排军事行动,意图给辽国燕京小朝廷更大的压力,以求早日事成,让皇帝满意。

    太尉童贯对前线军队下令,命都统制刘延庆自雄州出发,经新城县前往涿州。又命刘光世、杨可世二将自安肃军出发,经易州前往涿州。

    童贯拟两路大军在涿州会合后,用优势兵力,一举拿下燕京。

    刘延庆、刘光世、杨可世等将领兵到达涿州后,整编大军。二十万宋军加上常胜军、投降的地方豪强军队,对外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北上伐辽。

    宋军从涿州出发,一路鼓声震天,军容鼎盛,好不壮观。

    然而,在涿州百姓的眼中,宋军声势浩大,无可匹敌。但是在常胜军郭药师、甄五臣、赵鹤寿等宿将的眼中,这支宋军纪律松弛,虚有其表,完全是在游行,哪里有行军作战的模样?

    见刘延庆指挥的宋军行军无纪律,郭药师看傻了眼。以这样的军队上阵,再多都是猪羊啊!怎会是辽国名将萧干的对手?

    郭药师心下不安,急忙策马冲到都统制刘延庆的身边,对刘延庆谏言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